一个果农说,一棵苹果树至少三年结果。有好事者问:如果非要让它一年结果呢?老农不屑一顾道:违反生长规律,拔苗助长,自然是青黄不接,到时候当不了种子,又买不出去……
其实,他说的道理也适用于教育孩子——有些父母急于让孩子当什么神童,早早地就获得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就。这对于那个孩子而言,实在是不堪重负,他/她哪里背得起这个金光闪闪的包袱,到头来,只能是眼高手低,或高分低能,一句话,青黄不接。
孩子即使成为父母希望的神童,也只不过是为了取悦家长。而对于那个年龄的他们,势必要牺牲掉其它兴趣选择,改变自己自然的成长轨迹。于是,孩子便成为了家长“定做”的人,而不再是他/她自己。当然,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父母的爱心无可厚非,可对于一个生命的成长而言,的确有些偏执。
有一位七十年代走红的小影星,全国人民都从电影里认识他,可现在,即将步入不惑之年,却没有一家电影厂愿意请其拍片。还有一位十六岁便考入清华的神童,如今也即将步入不惑之龄,却无能力娶妻生子,事业上也一事无成……
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正道,我们不去计较现行教育体制的一些弊端,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因为人人都不能免俗的是,都要从出生走向死亡。因此,请告诉他们:人生如同行车,高考、结婚、参加工作……只是其中的一站,可以停车下来看看风景,但不可执着于任何一站而驻足不前。如果把终极目标定为考取名牌大学,那么,孩子很可能就把这当成终点,如今大学里那么多自闭的学生,甚至还有寻短见的才子,恐怕与此过高的期望值不无关系!
因此,如果真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家长自己就要淡然些,重视教育,但不要执着于学历,教他们驾车的技术,但不要事事替代,或暗示他们进了好大学就入了保险箱。其实,没有一个地方是保险箱,最保险的,是自己的能力和自信。这些素质会促进他/她成家立业。即使没有考取名牌,后面的路他/她还可以坦然走下去,到时候,他/她不会埋怨父母当初的替代的强迫,因为他们当初没有为父母的期望值负太多的责任,他们是轻松的,自由的,同时他们会感谢父母没有只教会他们纸上谈兵。当他们成家后,也会健康地教育他们的宝宝……如此,才是家合万事兴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