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7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过老人测试自己的心理年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0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些朋友来信中提到在进行心理治疗时,明确地感觉到自己的问题与原生家庭中的父母教育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于是,他们僵持在那里,在心中无法放过父母,这反而给他们带来苦恼。
    比如一位女士感觉到自己现在无法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出自对父母冷战关系的延续,因为她从小体会到父母关系的不良,因此长大后才对和睦的两性关系感到力不从心。也就是说,因为父母如此,她今天才会如此。
    还有一位先生,他总与同事搞不好关系,特别是讨厌领导的指手画脚,经过回忆,他才知道这与父亲的长期苛责有关。
    还有许多,可以这么说,一般现代的成年人身上的不良特质,96%是与父母相处时落下的。然而,我们无法否定父母,那无异于否定自己的人格,可不这么做,又怎样解决心中的烦闷呢?
    一、宽恕父母
    学习心理学的时候,特别是接触到精神分析这一层时,我也遇到过类似难以处理的问题。而且困扰了我两年多的时间,越是对自己了解深刻,就越抱怨父母,同时苦于找不到缓解的出路。后来我实在扛不住了,就在心中彻底地“诉清”父母经验中的“余毒”。
    比如我长期以来存在的自卑和挫败感,均缘于父亲对我的长期否定,在他看来,只要不按他的要求做,就是不误正业。因此,无论我画画,或是看“闲书”,或是发展自己的爱好,都成了“邪念”,动辄打骂,还总在人前人后说我没出息、不懂事、一事无成……
    当我找到那种被羞辱的感受时,痛哭了很长时间,且发誓要给自己一个公道,非完成当年的爱好不可,满足自己童年的一切心愿。当然,这些心愿一定是对现在有价值的,比如画画的兴趣,虽然被父亲“镇压”,可今天我成为了一名漫画家。
    同时我也明白,父亲的生存环境与我不同,他的不安全感与战争和家境有关,因此他形成了“大锅饭”思维,不许我发展个性,在他看来,发展个性是不可能的,唯有“一切行动听指挥”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父亲把他认为最安全的经验硬塞给我,逼着我吞下去,可我就像“杜秋吃药”一样应付他,等他稍一疏忽,我便全部“吐”出,因此,那个药物迟迟没有作用么我的身体。也就是说,在父亲的压力下,我口是心非,他没有制服我。这才造就出我一种反抗权威、活出自我的个性。也因此,我才有机会在心灵寻找真正的精神父亲:佛陀、老庄、孔孟、刘墉、余光中……他们对人性的,对我的理解和诠释,是我所向往和依赖的。于是,我在他们身上找到了父爱,孜孜不倦地汲取着他们的营养。
    然而,如果没有父亲的负面加持,没有他的阻力,哪里有我现在的状态?那么,他老人家宁可冒着“得罪我”的风险,造就出一个走正路,寻智慧的儿子,这种父爱难道不伟大吗?而这,就是佛法中所谓的“逆增上缘”!
    当然,这一切必须要在明白后才会悟得,否则只能是越走越远。
    二、把父母看作普通人
    其实,告别父母并非现实中的分离,而是心中的分手。只有心态变化了,你才能真正成熟。而心理分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视父母为普通人,二是不要太自以为是。
    视父母为普通人,就是不要把父母神化,比如说,父母说句话你会特别在意,可如果这句话从别人嘴里说出,你就无所谓。这就是神化了父母!这是小孩子才会有的心态,即使你的身体年龄长大了,如果仍然对父母的言行反应敏感,无论是高兴、愤怒、恐惧或悲伤……所有的“在意”,都证明你的心理年龄还没有完全“断奶”。
    真正的“断奶”,就是“当听到父母说句话时,就如同你听到邻居家老人说话一样的感觉”,比如父母又在唠叨看不惯什么或听不惯什么,当下的你,就要把感觉切换到“邻居在说,或者是路边的大爷、大妈在说”,那么,你还要发作吗?是不是只有哄他们、顺他们,十分客气地对待他们?而这,正是父母,特别是老年父母需要的,而且你也没有吃亏,还落了个孝顺的好名声。这就是顺者为孝。
    不要太自以为是,就是“你不一定都对”,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维护自己的正确性,证明你还不够“高等”,是的,倔脾气是不是下等人居多?而放松者一般为上等人。固执,就是恐惧的另一种形式,怕自己的外壳脱落,怕自己的真实被看穿?那么,你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有,也是那个恐惧,那个无奈和无力感。当自己不接受这些自我能量时,就会表现为固执,其实,那是一种可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自以为是,就是接纳一切,什么都看得惯、听得惯,这种心态就是“看谁都可爱,谁都像孩子”。此时,你肯定是个大人,而且是个相当成熟、有能力的大人!这种人,难道还要和父母较劲吗?父母在这种人眼里,同样是孩子,正像老子所说:“众人只配我爱,不配我恨”。这是何等的境界?
    一位智者曾说:“对父母要有护士的心”,什么意思?就是照料而不承担、替代,因为替代和承担是夫妻关系,是老伴儿的责任,不是孩子能做到的,如果孩子真的做了,就等于父母之间的第三者,那么等待你的,将是婆媳不和,或费力不讨好。
    三、尽孝要不择手段
    另外,与父母接触时要有个技巧,说话时,特别是提建议时,最好兜个圈子,古人说过,“与家人对话,要拐弯抹角,与外人说话,要直截了当”。尤其对父母更要如此,就像对君王,如果你直截了当,就算你是忠臣,等待你的将是什么?任何一个聪明人都能猜得出来。
    因此,“欲达目的不择手段”,并非单指创业,更要在家庭中体现。比如当我父亲去世后,母亲因为悲伤过度,每天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守着父亲的画像。虽然表面上没什么反常,可我知道,再强的人也无法长时间忍受孤独,而老年孤独症正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因。而母亲是位老专家,不喜欢出去参加活动,年近七旬根本不与那些同龄老人接触,我知道,母亲的性格里有一种自负。然而对于老人,决不能去板这个自负,而是要“顺其性以行之”——既要满足她的自负,又要让他走出来,摆脱孤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不能被其觉察到(我在帮他)。
    于是,我利用自己长期在电台做嘉宾的身份,请她老人家去做公益讲座,她是卫生部的健康专家,这可是她的特长,可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说年纪大了,不想出风头。此时,我就要运用自己作为儿子的“特权”,也就是撒娇——“您这不是置我于不顾吗?我跟人家说好了,这几期都在说健康主题,而且推荐了您作专家,如果你不兑现,就等于让人家说我不讲信用……”
    我非常清楚,所有母亲的“软肋”都是孩子,无论孩子多大,在母亲眼里都是孩子,而且,母亲肯为孩子做任何事,她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有外面受委屈。这是母子关系的本质,我便利用这个本质来“哄骗”她,所以,我的“委屈”肯定会让她走出去,而且她什么都不顾了。于是,她一边唠叨我,一边和我到了电台,在话筒前,既满足了她老人家自负的个性,又走了出来面对外界环境。
    从此,她兴奋了起来,话也多了,事也多了,由于参与节目,她每天还养成了听广播、看电视的习惯,一下子眼界开阔了许多,成天和我们议论那些广播、电视里的事——她的大脑充斥起来,当然离孤独症越来越远。
    而且,为了让她的大脑动起来,有时候我会存心和她闹点小分歧,利用代沟让她别扭,批评和唠叨我……当人有了对立面,就会产生“斗志”,事实证明,这也是大脑运动的本质,也是生命活力的根源。当然,这些她是看不出来的,而且我常用他们的婆媳关系来制造一些小问题,以便让母亲操心。如果不操心,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是母亲的天性。
    但是,我看许多人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可老人的内心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到时候,成本依然会落在这些子女身上。因此,真正的孝敬老人并不是表面现象,而是这种智慧的做法。
    在我眼里,母亲成了老小孩,当然我的做法一定是按她的心性来,一切顺着她的感觉,又要达到我希望的那个目的。而只是学点心理学,可能只能找到自己的心理问题,而迟迟僵在那里,无法释怀,因此,必须结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老庄哲学中的顺其自然(顺其性以行之)的“太极拳”功夫,又要放下偏执(佛法中的看空),不要神化父母,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和睦与释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12-27 08:09 , Processed in 0.0700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