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与心理学(连载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22: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禅学等,其实都在纠正人类的种种无明,所谓无明,就是无法明白。为什么无法明白?因为颠倒梦想;为何颠倒梦想?因为观念和固执!也就是说,如果放下观念和固执,即我执,也就是会看清事情的真相,自然也就不会颠倒梦想了。可是,让人们放下观念和固执是何等的不易,对有些人而言,放下就等于自杀一样困难。比如你告诉有些老人,说做生意也能当劳模。或对某些人说,孩子不应该打骂,“棍门出孝子”这句话是错误的,等等,他们会强烈地反对你的看法,如果你的论据驳倒了他们,他们会因生气而伴生出其它病来。所以佛陀称人们为“刚强不化的众生”。同时他也要求弟子们不要去“摄众”,即“不要去控制别人的思维,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他人”。为此,他创造的无相的理论,也就是说,如果感觉环境与自己有所不同,即是着了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产生了分别心。一切皆为因果、必然,所谓“法而如是”。这也就是老子倒骑着驴进城的状态,所有的景致都是倒着进入视线,他只是在默默地欣赏、接纳——来什么,就接受什么。这就是“如其所是”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种人喜欢倒着看景致,这,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坐在车后,从后车窗里看渐渐远去的景色,那时,他们不加分别的,他们只是在欣赏,在接纳。因此,完形心理学强调回到孩子的感受,耶稣也说,如果没有回到孩子的境界,就无法进入天堂的国度。
    因此,人们是有权与圣人的智慧撞击的,而且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那样的经历。只不过在“习相远”之后,被环境逐步改造了,改造成了离智慧,离纯善越来越远的状态。这便存在着一个问题:既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离智慧越来越远,那为什么还要学习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5-1-14 07:22 , Processed in 0.06688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