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374|回复: 0

夫妻,放松再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8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次夫人和我交流亲子教育问题,她说:“好多人因为把父母神化了,所以才对父母有那么多抱怨,其实他们忘了,父母也是普通人,有所有人身上的缺点,但在许多人眼里,只因为他们是父母,所以‘必须’最完美……”
    一方面,我为夫人的智慧而庆幸,另一方面,我也有话说——
    “孩子为什么将父母神化?难道他们天生就如此吗?”
    “可如果把父母看成神,就很难培养出感恩的心。”夫人继续说。
    见他没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我就说道:“如果平时父母没把那么多‘听话’放在嘴边,而是把一个平等和正常的人呈现在孩子面前,可以犯错误,也可以道歉,孩子又怎么会把父母神化呢?也就是说,只有神才是绝对正确的,必须、无条件听从的只有神的话,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成为神,就不要总在孩子耳边催眠(通过反复强调自己的正确性为孩子呈现出一个神的形象)。”
    “但又有哪个父母会放下那个权威感呢?他们最怕的就是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脆弱与负面。”太太说。
    “没错,”我接过话,“所以当他们在孩子眼中不再是神的时候,那麻烦就来了。”
    但我并未将全部精力放在对话上面,而是跳出对话来看我们的状态——
    夫人和我交流一个话题,很放松,有问有答,而且她的话题十分有意义。这说明她有精力这么做,换言之,如果他在不安、愤怒、恐惧、焦虑、抱怨等情绪中,是不大可能跟我交流这种“学术”话题的。
    是的,放松下来才可以平等交流,特别是夫妻之间。
不带有任何情绪,是因为一切平安,妻子的平安不因为钱财或婆媳,而缘于被老公关注。
    此时,她想不起来我们的性格是否相投,嫁给我是不是一种错误。那时,她只活在当下的感受里,比如现在,我在打字的时候,她就在外面客厅里看书,亲子教育图书,这,也是一种放松。不时地提醒另一间屋的孩子不要玩电脑时间太长……
    妻子只有在得到爱的时候,才会安心地去作一个母亲,一个健康的母亲,而不是名义上的母亲。
    而今天她得到的关注,是当她买完东西时,我从书房里走出来帮她提袋子,还顺便问了问她热不热,并适时地端上一杯水。
    对,就这么简单,以上行为(肢体语言)传递给她一个信息:“老公心里有我,关心着我。”至于我关心的水平如何,她是不会介意的,否则,她就不会嫁给我了。
    没错,女人不会在意男人的水平,只在乎男人的“觉悟”:你可以是个病人或木讷的人,甚至可以没钱没势,但不能心里没我。你可以力不从心,但不能无所作为。
    不光是女人如此,领导、家长都会如此,他们最在意对方是不是有责任感,比如领导,他们喜欢的不一定是高才生,但一定是主动分担和和谦和仁义的下属;家长最疼的,不一定是条件最好的孩子,但一定是能够替父母着想的孩子;同样,男人最爱的,不一定是长得跟画儿似的美女,而应该是能够满足他自尊心的女子。
    观当下小夫妻们,往往会因种种小细节而引发大冲突。有些夫妻甚至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那是什么?那不是抱怨对方,而是否定自己或恨自己(当初怎么看上了对方)。再进一步,他们到底怎么了?
    有的妻子说老公不照顾她和孩子,没有责任感,一出门和哥们儿聊就刹不住车。或者即使人在家,心却在电脑和电话里。还有就是没法沟通,一说就崩,根本听不进意见……
    这些现象都是一件事:他心里没我(和这个家)。
    没你,当初为什么娶你?而且他还会说:“自从认识你之后,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心里再容不下其它人。”
    这难道是一句诺言吗?
    不是,肯定不是,没有老公会是骗子,因为骗子不可能跟你成家。
    可他为什么就不让我满意呢?
    因为你们成家了,对,就这么简单。
    有一个小女孩儿很可爱,爸爸和妈妈都特别爱她,这个爱中包括溺爱与纵容,而且平时在家里,只要爸爸、妈妈意见不统一,胜利者总会是妈妈——好的,小女孩儿记住了这些家庭信息。当然,她依然美丽,而且将这个美丽带到了青春期。
    有一人小男孩儿也很可爱,爸爸和妈妈都特别家他,这个爱中同样包括溺爱也纵容,而且平时在家里,只要父母发生冲突,爸爸就气得出走,妈妈都会当着他的面抱怨和哭泣。
    好了,这个男孩子也同样把可爱发展成帅气,并在大学毕业后遇到了上述的美丽女孩儿。于是,他们相爱了,谁也离不开谁,他们把所有最美丽的梦想都付诸在对方身上,并让自己和对方成为梦中角色。
    两个人的梦产生交集时,他们都盼望着重叠,而他们认为的重叠,就是婚姻。于是,他们在父母的祝福下结合了,发誓与对方厮守一生。而随着这一切的开始,那个梦也逐渐醒了。
    醒来后,突然发现这屋中的一切是那么熟悉: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然而又是那么陌生:住址变了,身边的人不再是父母(或兄弟姐妹),说话不像,长相不是,口气不是,状态更不是。
    第一反应是不安(也可以说是新鲜),那么什么是心安?只能是在父母身边的状态。好了,为了让自己心安,必须把身边的这个人变成父母,于是女孩子要求他抱抱,还得任凭自己撒娇。男孩子呢?想起了自己每天起床时,妈妈都会把早餐送到身边,可身边的这个女人没这么做,于是他也要求她去做早餐。
    妻子听到时,第一感觉是不对劲:这不像我的家,哪儿有男人敢对女人这么说话的?于是为了让它是(自己家的状态),就要求老公去做爸爸平时做的事。老公听到时,第一感觉也不对劲:这不像我的家;于是为了让它是,就要求妻子去做妈妈的事——由此,二人发生冲突。
    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不惜引经据典、寻找证据,表达自己的付出和不易,以求得对方的让步和理解(都希望活在自己的过往家庭经验中)。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经验和利益,两个人越闹越伤,直至产生后果……
但这又是谁造成的呢?
    是那个过往经验,是的,就是原生家庭中带过来的那些个习惯,因为这些习惯让自己活到今天,所以为了继续活下去,也让这些习惯跟着走。这就是佛教上说的“我执”在作怪。
    再者,对于所有人来说,家庭这个概念只能来自父母,所以自己成家,其根据也是父母。就像二人从梦中醒来后,看到的一切虽然都是新的,但都戴着有色眼镜,这幅眼镜是父母给的,也只能从父母那里得到。
    因此,不放下父母经验(父母关系、亲子关系),也就是那个“我执”,你是很难,或者说是根本融不进新家庭的,两个人都是如此。但事情往往是:你放下我执,我也就会放下。同样,你要是较劲,那我会比你还较劲。
    我曾经请刚结婚的两个年轻人做一个游戏:让左右手的指尖对碰。就这么简单,我让他们在反复触碰中体会左右手的感觉。我问他们是什么感觉,他们皱着眉头,也点头,当然他们会有感觉,但很难表达这种感觉。
    是的,这就是夫妻接触的感觉,也是一家人的感觉。它毋须体会,但却实有,还说不清,道不明,所以自然而然,可在双手触碰的同时,你一般不会有什么成就感,因此才会有那句“拉着老婆的手,一点儿感觉也没有”。没错,只要你把成就感放大,那就会没太多感觉;左右手嘛,一家人嘛,哪来的那么多新鲜感、成就感、满足感——这些一般是男人最需要的,可妻子最在乎的却是安全感和归属感。
    此时,我请两个年轻人随手拿起桌上的任何一样东西,再描述感觉时,那些语言为时尚早都跟得上了:我用左手拿起了一个水杯,有点烫;我用右手拾起了一张钞票,心里挺高兴。
    是的,当我们的左右手之间有个东西(媒介)的时候,就会产生什么新鲜感、成就感或满足感——我们必须通过外物(环境)证明,才会有感觉(自我价值)。
    比如有些男人,必须通过外边的女人才能找到上述这些感觉,女人呢?必须通过控制孩子或钱才能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说白了,所有人都是在找感觉,所以才说“人是感情(觉)的动物”。
    可最单纯的感觉:左右手相触时,大多数人没有上述那些“好的”感觉,一体时,一家时,一起时,习惯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因此,我们一般人很难体会断手断脚的人的那种感受,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最不在乎的感觉,其实是最要命的——你的手里可以失去一个杯子,可以没有成就感,但如果没有了另一只手,那么即永远失去了与自己对接的机会。
    佛陀说过:“生死在一息之间”,它可引申为:人最不在乎的是空气(呼吸),然而也正是这个东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要了任何人的命——
    我们最不在意的,其实往往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可贵。
    很多孩子不在意父母的付出,认为一切理所当然;很多女人不在意老公的谦让,认为夫妻本该如此;很多男人不在意妻子的牺牲,认为女人就该这样;许多人看不见朋友的担当,认为别人就该为我服务。
    那么,当你失去他们的时候,你将终生无法再获得那种应该,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理所当然,父母可不要惯孩子这种毛病,男女可不要无视对方的隐忍,孩子可不要对父母熟视无睹……
    还是让左右手对接吧,仔细体会一下那种说不出的感受,其实双手碰撞的时候,感觉是共同的,夫妻间、亲子间、朋友间……无论谁主动,感受同时发生,调整当下发生,双方同时发生。因此,不要说“我变了,他(她)却不变”,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没把对方当成一体,没有用心去感受他(她),否则,一切调整和改变,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3-29 23:38 , Processed in 0.0752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