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央视有线的考试在线录完节目,说的是有关青少年夏令营拓展训练的意义。在众多小嘉宾中,我看到一个12岁的男生班长振振有辞地大讲拓展老师的严格,以及家长和希望、小伙伴们的配合……
然而,他的体型远远超过了一般看来是12岁的年龄,很粗大,稚嫩的表情中总带着尴尬和无奈,却大谈着大人们希望听到的内容。
我知道,他的本性正在被改造的过程中,他的母亲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他把母亲为他准备了10天的食物全部分发给同学,还搞了许多恶作剧——他想干什么?
谈话间,他没有涉及父亲,但他的助人为乐显然博得了大家的欢迎。是的,他在暗地里仿照父亲,学着爸爸管理下属的姿态,并以乐于助人来赢得大家的关注,因为,他在家里向不到关注,需要在外界弥补。而特殊的母子关系又让他去背一个走不动的小女生走越野,同时,替爸爸陪伴妈妈又让他的体型发育过大……这就是家长的镜子,他没有说父母和他的关系,但他在拓展训练中已经表现出其家庭关系的本质。
还有几个孩子,都是9-12岁之间,这个年龄正是人格的形成初期,因为他们接近性的成熟期,此期间的亲子教育是孩子是否成才的“最后防线”,如果引导不善,便注定了他/她一生的取向。
其中一位男生副班长(10岁),在摄像机前反省着自己的“错误”:“我不该在老师讲话时也讲话,不该在老师不讲话时自言自语,不该……”听得出,他的口才很好,超出那个年龄的表达能力。然而,他显然带有“病理性赘述”,也就是“语言多动症”。
当然,家长和老师决不能允许这种现象的存在,当然,他遭到了处罚,被拓展老师叫到办公室呆了一个多小时——可以想象,对于一个10岁的男孩儿,那是怎样的一种折磨!但同时,他被改造了,家长说他听话多了,懂事多了。
可我看到的,是一个本来可以成为菲尔浦斯的人,却因为“多动症”而废掉了自己的潜能。是的,他也许可以成为一个演说家,一个演员或主持人……可是,家长和老师希望他成为一个老实的孩子,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让大人省心的孩子。显然,他的本能被镇压了,而且大家都在称赞这种镇压的效果——在这种社会的众压之下,孩子没有办法不屈从,我也没有办法说服老师和家长来对他善加引导,因为,大人们是如此地固执,如此根深蒂固地认为自己是对的。
一个代理父亲(正班长),一个多动症才子(副班长),都在节目里大谈他们在拓展夏令营中的“收获”,我知道,这些内容都是电视台需要的,大人们需要的,却未必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这就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当然比不过美国人在奥运比赛中的心态,我们的足球当然踢不出去,因为我们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从小就没有,既然无法自主选择,当然就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只会对家长、老师、体制负责——不为自己负责的人,自然在赛场,在社会,乃至在家庭没有活力,缺乏生动和创意,而这,正是大人们需要的那种听话。
素质教育,不是口号和作秀,它是要求家长、老师和全社会在提升自我的前提下,充分给孩子一份自由的权力,不要动不动就按自己的、社会的标准修理他们、定做他们,因为你们没有慧眼,不知道孩子所谓毛病的背后,其实都隐含着成功的潜质。
家长们试图通过拓展训练把孩子的“毛病”板过来,首先,孩子的所谓“毛病”,未必不是其潜能的侧面展现,就看你怎么引导;再者,如果家长们一味地指望学校或夏令营等环境因素教育孩子,那么势必会给孩子形成一种“依赖环境,而不反省自己”的行为经验,那么等他们长大后,当然会把责任推诿给环境,自己不会承担。
以我看,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菲尔浦斯,就看家长和老师是不是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