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被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录取;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录。
“中国人民破解了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人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并转发了去年5月29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文中提到一个叫马振翼的美籍华人。
10年前,马振翼在美国加州创办了一家叫“星腾科”的教辅机构,为高中生升大学提供咨询及考试培训服务。
春节前,在北京建国门外一栋高层写字楼里,马振翼笑呵呵地说:“美国各大学,都有一套挑选未来优秀人才的系统,而我们就是在不断破解它。”
我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今年34岁的马振翼,在台湾出生,小学即到美国留学,大学读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在华尔街干过,还当过高中老师,后来自己创业。
“咨询,就是聊天啦。跟大陆学生谈话,我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马振翼说。“差不多”、“马马虎虎”、“还行吧”,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大多三言两语,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交谈起来特别费劲。问他们为啥想去美国读书,回答基本上就是:那边教育先进,科技发达,学成后报效祖国;想以后去华尔街当证券分析师;要不就是父母让去的,看别人都去等等。
“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面试100个学生,有80多个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
有天,一个从宁夏银川来的男孩,让马振翼眼前一亮。
这个男孩姓杨,他在北京见到马振翼时,已经高中毕业快一年了,没有上大学。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家庭收入中等。小杨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能进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就很满意了。可聊了没多久,马振翼就在心里说:这是哈佛要的人才啊!
小杨长相普通,但给人的印象很阳光,善于表达,“聊他的经历,让人感觉很有趣、很兴奋”。他是从农村出来的,7岁之前,都生活在一处沙漠里。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天空常常是黄色的。
与天天备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一件喜欢的事:做NGO(非政府组织)。
看到影响世界的潜力
小杨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英语、电脑、音乐等。多的时候,他甚至召集到一百来名志愿者。“他看不惯一些公益组织的行为,但他并不只是发发牢骚,而是自己想着去做,去改变,亲手创办一家NGO。”马振翼说。
小杨办的NGO,是一家整合了当地公益资源的网站。比如,现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愿者,把他们的资料发布到网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联系就可以了,不用到处找人;再比如物资,像电脑、书刊、过冬衣物等等,都发布到网上,大家支配。这个网站,实际上就是NGO资源共享的平台。小杨告诉马振翼,网站已小有规模,有200多家NGO成为他们的会员。眼下,他们正在做远程教学,想让偏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小杨的另一段经历,也让马振翼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小杨一个人去了西藏,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
马振翼问小杨,去美国上大学,最想读什么专业?他回答说,中国经济改革30年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受益最大。“我常常有种无力和受困的感觉。如果能去美国上学,最想读的是经济学。我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
这番问答让马振翼很满意。“你们问,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话,可以这样说: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他飞快地说。
“在这个20岁的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潜力。他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这就是他身上的亮点。我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包装、制作,而是尽可能地发现、发掘。如果是一颗宝石的话,我只需要把上边遮蔽的杂质去掉,让它闪闪发亮。”
但小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分数满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一点。
哈佛对小杨的面试地就在北京。谈话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他说:“假如你被录取的话,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最终,哈佛的经济系录取了他,并给了全额奖学金。
SAT满分照样会被刷
“在美国,即使是那些在高中全校排名第一、SAT满分的学生,许多也照样会被哈佛刷掉。”马振翼说。
有媒体报道说,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其他美国顶尖大学,也都有类似情况。据马振翼了解,哈佛的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250分;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只有2050-2300分。
“SAT满分是2400,谁可以告诉我,2300的学生,一定会比2250的学生,在未来成功率更高?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用学生的SAT成绩,只能预估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学期的就估不出来,完全没有因果了。美国的‘高考’,都没办法测出一个学生,进大学6个月后是什么样的,你怎么指望这个‘高考’,可以预测人10年、20年后的样子。”
马振翼说,美国的大学录取,大致看三大块:一是学习成绩;二是学生自己写的申请信;三是课外活动。成绩不仅有SAT,还要看高中阶段的平均成绩等。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当成绩过了录取门槛后,分数只能起30%的作用。
“你要想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光是成绩好不行,分数达标的学生太多了。这些大学,到底在找什么样的人?答案很简单:让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的学生。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
马振翼列出一些美国名校比较看重的项目,例如:体育、社团、夏令营、研究性活动,或者参加实习、做义工、旅游、参加比赛,甚至还包括兴趣和爱好,哪怕是逛街买东西、玩电脑游戏和听音乐……“年轻人最大的课题,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加之不懈努力和坚持,成功离你就不远了。”
除了分数还能看到什么
从自己读书、教书经历中,马振翼得出的结论是:教育的重点,就是启发人。聊到中美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中国的教育,没有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
“难道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关于你是谁,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梦是什么,这些能看到吗?没有梦想,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没有梦想,中国能出乔布斯吗?” (转自《北京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