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高考状元拣破烂谈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23: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96年南方某地的高考状元王远,因与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相关2分而未能如愿。后来被长沙的中南工业大学录取后,因不喜欢自动化专业而于大二退学,如果在家里干起了拣破烂的营生。
    据了解,王远的母亲下岗后与丈夫离婚,生活没有保障,他们母子的生活全靠她拣破烂艰难度日,王远的状元也是母亲一天天拣破烂供出来的。当年,因为全出了王远这个状元,还特意拍了以此为主题的电视剧……王远的“事迹”在当地家喻户晓,可谓风光一时。然而,他今天成为了新的范进和孔乙己!



    1、期望不等于现实
    有人说,这是新科举制的恶果,是一分定终身的产物。然而我要说,路是人一步步走出来的,王远的今天也是自己缔造出来的。否则,为什么那么多不是状元的人反而没有这种结果,即便家境再苦,也不至于步入这种极端。
    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负是同一件事——当自己认为自己真的已经成为附马爷,并在当地披红挂绿时,就不能下轿了。然而现在的科举制与古代不同,古代科举分为三个等级:第一步是乡试,参加乡试的人统称为童生,中榜者被称为秀才;各地的秀才会云集州衙贡院,成为贡士,中榜者被称为举人;举人们入京赶考,被称为举子,中榜者被称为进士。成为进士者,一生不愁吃穿,不是被纳为附马,要么就先在某部实习,一旦有机会露脸,便会青云直上,封官加禄。
    可如今的“举子”们省了许多事,要么一榜入阁,要么名落孙山,没有古代的中间环节。也就是说,要么进入清华大学的翰林学府,要么在家拣破烂!而王远,就是这种现代科举制的俘虏——他太当真了!一心考取功名,试图一步登天,诣在彻底翻身。然而这身没翻过来,便让自己一落千丈,把自己打入十八层地狱,心理学上,这叫自虐,它缘于那个自负,属“手心手背”的道理。
    2、走入极端缘于唯美主义
    另外,他亲身经历了母亲靠拣破烂维持生计的现实,这种压力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的。又因父母离婚多年,他长期陪伴母亲,早已成为了家中的小大人,同时一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彻底摆脱家庭困境,分担母亲,并改变母子艰难度日的局面。然而,2分之差,让他的多年梦幻破碎了,在内心里,他不容许自己出错,就像一个常胜将军不能允许自己的过失一样。这种“唯美”让他没有退路,因为他已经断了自己所有的退路。就如同他一路青云直上,费尽全部力气,终于爬到顶峰,可抬头一看,目标虽近在咫尺,却未能如愿。但是,他在上山时已撤掉了梯子!于是,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下子摔了下来,这一摔,可是一沉到底。
    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太高了,而且他不做选择题,没有备选方案,于是他走入了极端。
    3、粮草不足,作战不利
    科举制是一方面,自己是另一方面,前者是外因,自己才是内因。但王远的外因除了科举制外,还有家庭环境,这给他的压力才是王远心底里真正的内因——是的,他过早地承担了家庭责任,当了一名“代理父亲”,即使母亲尽量不让他为生计操心,一心读书,然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粮草的不足,就是作战的大忌。因此,他一方面全力作战(准备高考),另一方面又要腾出许多精力来筹备粮草(生活来源),他的2分,就是这样被消耗的。
    记得诸葛亮在第五次出祁山的时候,进攻速度特别快,司马懿立刻猜出他肯定因粮草不足才求速战速决。这与王远的道理是一样的,然而正因为司马懿的粮草充足,才不紧不慢地拖延战局,时刻为自己留有缓冲——在和睦家庭生活的孩子,当然不会有王远那种紧迫感和危机感。
    4、不成功,便成仁
    王远是个可怜的孩子,我们不能说他不自立、没出息,也不能说他是现代科举制的牺牲品,他是什么?他只是他自己!他就是生活在那种环境,就是有他自己的生存经验,就是有他自己的难言之隐,以及走不出来的道理。他就像刘翔一样被自身的状态所限、所扰,谁也代替不了他,当然也就无权指责和要求他。就像自己饿了,就算一万个人说自己应该饱,也无法代替自己的感受——王远的肚子一直饿着,心理上更为匮乏,因为他的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过早地承担了大人的责任。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允许自己有退路和缓冲,他已经拼命了,所以他不成功,便成仁。
    5、心理健康,贵在中庸
    当然,紧迫感要有,但不能极端;求战心要有,但不可冒险。人的心态,贵在中庸,因为一切未卜,将来的路既漫长,又无常。谁说进了清华就一定成为才子,谁说梦想破灭就意味着死亡?其实,生活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它与外因无关,一切都是性格使然。
    因此,像王远这种人,还真的需要在生活中打磨,因为他欠缺的就是一颗平常心、一颗低下头来面对现实之心、一颗自我缓冲和自我保护之心、一颗对自己的慈悲心!这就是公平,就是世道,它全看人的内心,所谓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4-27 00:57 , Processed in 0.0682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