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96|回复: 0

提起,放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4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位大德说过:“所谓修行,就是修阴气!”
    多年来,我试着体味这句话,特别是在生活中。慢慢地,我感觉那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实修、实证,比如调整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等,但也同时,我感觉到在一些现行理论中,存在着许多漏洞,特别是在市面上流行的个人成长培训中,存在着一些断点——
    比如许多人通过回溯童年经历,找到了自己的成长断带及性格特质,当他们修复时,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孩子的境界,于是越来越自我,因为他们感受到父母给自己缔造的不良经验,是那么根深蒂固地滞留于自己的身心,因此他们也指望父母将这些经验拿掉,所谓的“解铃还需系铃人”。
    可事实证明,那是不可能的,改变父母如同搬一座大山,但他们忘了,他们就是在靠山吃山的过程中长大,并有机会反省这一切的。
    所以,仅仅是提起过去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原来与原生家庭有关,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放下,在于超越。
    有位姑娘说,她的父母就是重男轻女,把她当男孩子养,所以她如今在性别上非常焦虑,两性经验几乎为零。是的,她不会与男生相处,除了当哥们儿,她不会接纳或拒绝两性特有的亲密关系,就算BYE-BYE,也显得那么生硬,而往往给自己和对方造成尴尬或创伤。
    因为她的父母从未给她呈现过夫妻应有的相爱模式,所以她的字典里只有“男不男,女不女”的成长状态,如果连自己的性别都无法搞定,那又如何去处理终生大事?
    这些她都明白,但还是无法解脱,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而是一种“知道”,就像知道了单词和语法后,却没有能力去与老外对话,而且,他把单词和语法看得过于重要,甚至忘记了一条准则:对话时,要淡化这些条条框框,而必须让自己存在于那种语言环境,那种外语思维当中。
    什么意思?看看下面的对话或许能诠释一些——
    “就是他们重男轻女,才把我搞成这个样子,可他们不承认。”
    我笑道:“他们不承认,你又能怎样?”
    “那我就气不过,每次回家,我就会有意无意地点他们,还有……”
    “还有,”我接过话茬儿,“你还会无缘无故地发作,撒娇,其实你是在逼着他们接纳一个女儿,不是假小子。”
    她点点头,“也可以这么说,反正我就是气不过,凭什么呀?”
    “你累吗?”我问。
    “累,特别累!”她回答。
    “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累吗?”
    “不就是因为这些吗?”
    “不是!”我摇摇头,“你并不知道能量消耗在哪里了。”
    她纳闷儿地看着我,“那我消耗在哪儿了?”
    “你的大部分能量消耗在与之对抗上面,那个较劲才是你疲惫的真正原因。”
    “是吗?”她有些不解。
    “不是吗?你有一个特别想改变他们的念头,于是你操作这个念头,想一想,为什么要起这个念呢?”
    她嘟囔着:“因为他们是我父母,他们不把我当女儿养,我才会这样,要不是心理咨询和成长课,我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
    “所以你要对抗,要改变,你终于找到了敌人。”
    她点点头,“可以这么理解,可除此之外,我又能怎么办呢?”
    我放慢了节奏:“想一想,就算你战胜了他们,他们承认是自己的错,自己的重男轻女是个毒性观念,是他们害了你,之后,你又能怎样?”
    “起码我得到了一个说法,一种妥协,我会放松地爱他们,接纳他们,可能,我也才会接纳自己是个纯粹的女孩儿。”
    “那他们就是不承认呢?”我反问道。
    她叹了口气,“其实,他们如果死不改悔,我也没有办法,但我就是气不过。”
    “想一想,莎士比亚有部悲剧,叫《哈姆雷特》,王子为了复仇,杀死了篡位的国王,同时他也把命搭了进去。那个国王是绝对不会悔改的,虽然那是一部戏,可后果是不是家破人亡?”
    “你是说同归于尽?”她看看我,“有那么严重吗?”
    我笑笑,“那好,让我们看一看不那么悲壮的,有一部戏是大仲马的,叫《基督山伯爵》,也是复仇的,他复仇成功了,可后果呢?”
    “敌对,终生敌对,且没有缓和的余地。”她回答。
    “你很聪明!”我继续说:“而且他没法得到真正的爱,没有根,没有名份,是个冒牌儿的富人,融不进真正的贵族圈。”
    她看看我,“这些都是戏,都是外国的,中国人不太一样吧?”
    “好的,不说外国的,说咱们中国的,而且不是戏,是史实。你知道那个叫朱棣的皇帝吧,历史上称他为永乐大帝?”
    她点头,“好象他是通过夺权才获得皇位的。”
    “没错,父亲朱元璋宁可把皇位传给孙子,也不给他,就是不认可他,所以他造反,历史上称为靖难,而且,他成功了,当了皇帝,可是后来,他做了三件事,第一,派郑和远渡重洋去寻找流亡皇帝的下落,第二,派胡迎在民间查访其下落,第三,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改名为马皇后。这些都说明什么?”
    她想了想,“说明他很不安。”
    “是啊,无论先皇是对是错,对抗父母的后果,就是这样,其实朱元璋早就去世了,可他还要证明自己,一个皇帝得了天下后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平常人了?得罪父母的后果,就是不安,即使对抗成功,心里的那个结却不会解开,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疲惫。”
    “那么不对抗,就无视父母的错误吗?世上总有一个公道吧?”
    “有,当然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选择判断对错,也可以选择不去判断,换言之,我们可以花心思去改变,也可以不花这个心思,而把精力放下当下,做自己该做的事。”
    “那可太难了,谁都说要放下,可放下,谈何容易?”
    “放下其实并不难,你把想改变他们的心,用到自己身上,他们没办法改变,你却有能力调整,你不让自己再当假小子,不就完了,至于他们怎么想,已经不关你的事了,你不必再看着他们脸色作自己,如果你再指望他们的态度,无非说明你还没有长大,因为只有孩子才事事指望父母。孩子在父母那里没的选择,可一个大人有能力做选择。”
    她睁大眼睛,好象明白了什么,“没错,是这么回事,老师,有什么具体方法吗?平时我就是总发脾气,特别强势,我克制不了。”
    我告诉她:“每当你有一个情绪出现的时候,你就让自己安静下来,去观察那个情绪,可能是浑身的不自在,也可能是心跳加快,或是心口发堵……,无论是怎样的感觉都不要去判断它,不要去分析它,什么都不去做,只是看着它,如果它特别乱,总想跑,就通过观呼吸的方式融化它,融化就是接纳,此时那个念头再跑,也跑不出你的呼吸之外,但不要再生出‘控制它‘的念头,就像看着它玩。所以孙悟空总也跑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方法好象没有逻辑呀,似乎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心理学上不是有一种叫调整认知吗?只要强调哪个对,哪个错,坚持那个正确的,不就行啦?”
    “但那个错的呢?那个父母的呢?心里的那个根呢?如果不接纳那个错误的自己,背叛父母的罪名又怎么处理?那个小时候的自己是不是还要被囚禁起来承担罪责?为什么不给他/她一条生路呢?因此,忘掉那个所谓的对错吧,不要再对抗了,省省心力,为自己活着。”

    佛法里有一句叫“不思善,不思恶”,其实这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可我们平时习惯性地与周遭对抗,其实都是在和自己较劲,因为心中的那些观念,那些个“这样做才对呀”在控制着自己和对方(事实证明,大部分对和错来自父母),于是,为了满足这些个所谓的“正确”而无视对方的感受,及自己的快乐。要知道,真正的快乐不是事事得到满足,而是因为自己放下后,会满足对方,是给予,不是获得。毋庸置疑,对方收到他/她想要的感受,自然会呈现给你一个快乐的关系,这不就是极乐世界吗?
    以上的那个观呼吸,就是修阴气,阴气是能量,阳气是外形,呼吸只能感知,看不见,却实有,而且主导着外形的作为,因此,修阴气就是调整性格,就是治疗。而这一切,与父母无关,然而,如果没有父母给予的不良经验,没有父母的养育,我们又从何修起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3-28 18:14 , Processed in 0.06511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