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今天到一位朋友家作客,她的母亲自称是一个已经皈依的佛教徒,满屋子佛像不说,还掏出皈依证给我看。
    我问她:“您皈依谁了?”
    她即刻指着皈依证上的签名给我看,说她皈依了某某法师……
    当时我已经明白了,她没有真正皈依,因为我的问题其实是一句“话头”,如果她所持正见,就会答道:“皈依了佛、法、僧”。或者会说:“皈依三宝”。
    佛法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依法不依人”,因此,只要还口中有人,心中有相,即非修持正见,那么再“虔诚”,也是徒劳无功。

                                    二

    既而,她拿出一张阿弥陀佛画像,说她最喜欢这张像。问其缘故,她说:“说不出来,就是看着喜兴。”
    我知道,因为那张画像金光闪闪,十分夺目。然而,这位阿姨却患有“间歇性脑梗”,谈话间,处处表达出什么风水、八字、属相、星座和血型等。还不时地教训孩子和先生。
    于是我问她:“您是不是看到这幅像特别光明,没有阴暗,所以心情愉快?”
    她说是,我继续问:“您是不是也容不下生活中有负面,有阴暗面,比如孩子要听话,先生要完美?一切要在您希望的那个‘好’里面运行?”
    她点头。
    “所以,您看到的是正是生活中的自己,”我继续说,“但阿弥陀佛可是容纳一切的,世间百态,无一不纳,阴阳相合,正负相等。可如果只喜欢阳光面,不接纳负面,那么脑梗便在所难免了,因为堵住了,阴阳不交,非佛之过呀。”
    “那风水、星座什么的,准吗?”她问。
“    如果这些都能拿住我们的命运,那还学什么佛法?佛法就是要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抓住这些外因用以依赖,因此释迦佛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三

    “您看我请了这么多佛像,多虔诚呀!”她说。
    我笑道:“如果他们都是您的朋友,可能更好一点儿。”
    “我妈就不喜欢接触人。”一旁的女儿说道。
    “是啊!”我说,“所以才请这么多像,以避免接触真实的世界,真正的人。”
    这是一句当头棒喝,但阿姨笑了笑,似有所悟。她问:“那我喜欢他们不好吗?”
    “没有好与不好,只不过,佛法不看这些,每一尊佛像都是自己的变现,但佛本无相,所以,也只能是自己的寄托了。”
    “那我是不是该把它们送回寺院里去?”阿姨问。
    “送与不送都无所谓,不过家里放这么多东西,的确有点儿挤,如果能舍一些,或许空间就会大出来,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所谓‘即心即佛’。”

                                    四

    阿姨说:“我每天都念《心经》,闭着眼睛都能念,有作用吗?”
    “您身体健康吗,儿女孝敬吗,夫妻和谐吗,心情愉快吗?”我问。
    她看了看身边的亲人,无奈地摇头叹气。
    “如果没有效果,那念得再熟也无用。佛法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念的,如果光说不练,就是自欺欺人的花架子。”
    “那该怎么用呢?”她问。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萝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第一句,翻译一下,就是:若想度一切苦厄,就得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在与不同的人接触中,觉察自己的色、受、想、行、识,观到皆空,也就是它们本身,而非习气支配的产物,那么就叫观自在,也是行菩萨道了。所谓‘度’,就是调整、转化和脱离,或称为救度,那么‘度一切苦厄’,是不是先要救度自己?否则,总是找别人的问题,说得好听些,是想度别人,那就不是脱离苦厄的办法,而是一种依赖和逃避的方式。”

                                    五

    “你说,到底有阿弥陀佛这个人吗?”她问。
    “没有!”
    “那画像中的人是谁?”她指着阿弥陀佛的画像问。
    “是您。”我答。
    “怎么是我?”阿姨笑道。
    “谁看就是谁?”我答。
    “你不是说没这个人吗?那怎么又是我了?”
    “是您的寄托和感受,是您的审美与好恶,是您的所求与所愿,所以无相,只是感受的变现。”
    “既然没这个人,为什么还要给他磕头?”阿姨问。
    “不是给他,是给‘这面镜’中的自己,给自己磕头,好好拜一拜自己,尊重自己,向心中的佛法学习,不是盲目地求于外界,那就算把头磕碎了,也无济于事。”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画一个像出来?”
    “因为我们需要呀,我们非得见到一个实体不可,这是我们的思维习惯,然而《金刚经》里明确说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么,这幅画像不是相吗,《金刚经》不是相吗,‘我’不是相吗?先提起相,才能放下相,此谓观照,所以要拜佛。”

                                    六

    “我有时候就是气他们不过,孩子总不听话,先生总不争气。用佛法怎么处理?”阿姨问。
    “与平时的思维方式相反:每当这个‘气’上来的时候,就觉察它,不是压抑它,也不是发作它,就是观察它,看看它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是胸口,还是脑袋,或是背部,还是双肩,腿脚或腹部……,总之,像探照灯一样去寻找并观照它,就是存在于感受本身,不评价,不臆断,不分别,不询问,只是‘看’着它们,此时,所谓的‘孩子’和‘先生’都不见了,只是和自己的感受在一起,它是皮肤以内的东西,与旁人无关,如此,既不怨天尤人,也不为难自己,久而久之,平常心就出来了,有了它,健康就有了‘沃土’,在上面洒种子,它就成了福田,这就是‘定能生慧’,能力会自然增长,人也会变得强大。”
    “如果觉察不到呢?心静不下来呢?”阿姨问。
    “观呼吸,‘看’着自己的呼吸,进入它,心就会自然清净,与睡眠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知道自己在呼吸,如此而已。”

                                    七

    “现在社会上事端频发,生活中不顺居多,怎么可能清静下来?”阿姨问。
    “您为什么总测重负面呢?”
    “我妈就是精力充沛。”女儿说。
    “这就对了,”我说,“您的精力,或者说您习惯过去的工作状态,那么环境变了,您退休了,就要通过这个机会,让心清净下来,不要活在过去的感受中,那只不过是希望挽留以往的风光,怕失去自己的价值,这就好比冬天来了,我们却偏偏要留住秋天一样,那只能给自己平添烦恼。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去欣赏冬天的雪景与萧瑟,多穿衣服,学会保暖,来什么,就接受什么,让自己与自然相融,这就是健康。”
    “佛法对这个怎么说?”她问。
    “佛没说,只是看着笑,看着玩,一切变化,一切矛盾,都蛮可爱,跳出来,再看,就不会有所起伏,只是欣赏,只是适应,只是接纳,因为,‘法而如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4-26 23:36 , Processed in 0.0612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