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7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与心理学(连载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22: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心理学在忏悔上强调回溯,即回到过去的感受里,尤其是受伤的那一个片段。特别是在治疗神经官能症的时候,治疗师甚至使用催眠术来强化病人对幼时经验的重塑,再通过哭泣或冥想、暗示等方法,在病人心里重新建立一个完整的关系结构。但也正因如此,心理学相较于上述两种哲学而显得不太究竟。因为心理解构或重建,都有臆造的成分,与事实真相多少有些出入,回到现实中时,却无法自圆其说。比如父母打过你,给你的心灵造成伤害,心灵解构时,却要在内心设定一个和睦的家庭关系,自造一对健康的双亲,自己接受的父母来。
    因此,心理治疗有时候保不住成果,就是因为它与事实不符。而禅就不这么看,它认为,就是有不接受你的父母,打你的父母,这是前提,但这缘于前世因,同时也可为你今后消灾。如果没有这样的父母,你如何能感受人间究竟为苦,你如何才想离苦得乐,如何才能苦心修行?耶稣更直接地说:受苦的人有福了……
   


    禅是从因果论的平衡意义上阐述,基督教是从神的教义上直接表达,其实也是在说能量守衡,但心理学只完成了回归心灵的一半,另一半,由于它特有的局限性,不得不与现实切断。因此,它没有画出一个整圆来,相比之下,它不圆满。但也正是它的不圆满,才令其更有研究的潜质。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体会这种不圆满。为什么呢?因为人类是一个矛盾的整体——幼时有智慧和真诚,却没有体力和能力来表达和展示这些真善美;长大后有体力和能力,去没了智慧和真诚。这就不难想象,所谓圆满,就是既有成人的体力和能力,也具备孩子的淳朴和真诚——二者统一,便是慈悲和智慧,也就是初步圆满。是的,这就是小乘佛教的极致境界——阿罗汉果位,诣在完成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解脱烦恼和生死大关。东南亚的一些佛教国家均属小乘,但中国属大乘国度,强调更高的一层境界:行菩萨道。
    菩萨和阿罗汉曾经有过对话,阿罗汉说:既然万法皆空,不如不做。菩萨说:既然万法皆空,做一做又有何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5-6 03:17 , Processed in 0.0704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