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5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油盐不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00: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作家王朔在他的作品《玩主》里有一句对话:“唉,如今这年头,不是找着自己爹,就是找着自己妈……”当初我看这本书时才高中,觉得非常好笑,人找对象,怎么是找爹妈呢?随着年事渐长,发现这句话虽然简单、直率,却是道出了婚姻的实质。
    特别是经历了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后,只要一涉及矛盾的根源,当事人往往不约而同地在重复自己成长经历中的家庭经验——女孩子总习惯按父亲的标准要求先生,先生也不自觉地以母亲的标准衡量妻子。即使是他们的原生家庭关系不良,他们也会将此“不良”带入现在的家庭。
    比如过去我曾经进行的一个咨询案例:夫妻二人结婚不到五年,孩子才三岁,老公便提出离婚,按说也没什么原则问题,就是些家长理短、鸡毛蒜皮之类的小摩擦。在我听来,那更像是两个孩子在吵架。可就是这些小事,却导致老公放弃家庭,年轻的妻子当然心有不甘,可当他谈到他们的婆媳关系时,许多事便浮出水面。
    她说,老公在上中学的时候父母离异,后来不久父亲去世,他便与母亲相依为命……,直到他们结婚,婆婆也总护着儿子,小两口一有矛盾,婆婆便站出来干涉,而且儿子也非常习惯听命于母亲。这让年轻的妻子很不舒服,可她也找不出明确的理由,是的,她总搞不明白老公为什么会这样,当然了,她怎么会知道呢?因为她也是按自己的原生家庭经验找的老公,他们二人,都早已被各自的父母关系催眠了。
    妻子系家中老小,上面五个孩子,不是哥哥就是姐姐,在年龄上,她离父亲的距离最远。所以她特别渴求父爱。在大学读书时,她对有“代理父亲”情结的老公特别感兴趣,以为他能给自己足够的父爱,老公也因在她面前能找到足够的威信而疯狂地迷恋自己的女友——这个浑身洋溢着女儿情结的小佳人。
    他们二人就在这种投射关系下结合了,可婚后,他们的矛盾便显现出来:妻子在家中的屡屡“撒娇”行为得不到“父爱”的兑现——老公非但不包容和宠爱,反而不理不睬,或逃之夭夭。久而久之,他在外面有了女人,而就算妻子将此事汇报给单身的婆婆,以为她能够为他们的婚姻主持公道,可婆婆却说:“你们小两口的事,我不干涉,日子你们过,我管不了。”
    妻子说,只要她知道儿子没吃亏,什么事都可似是而非。可老公却事无巨细地向母亲汇报,并凡事征求母亲的意见,即使是他们小夫妻已经商量妥当之事,只要母亲一句话,便可轻易 。这让妻子倍感伤心,在她看来,婆婆在老公心目中的位置远比自己重要。巧合的是,在许多个案的调解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当事人也会把亲子关系置于两性关系之前,即使到了已婚年龄或步入婚姻之后,他们对爱的排行榜,仍然是:父母第一,孩子第二,老公(妻子)第三。
    我曾劝说有类似想法的当事人:家庭中,两性关系第一,并不是让你们将父母排斥出局,而是让你们二人一条心,共同孝敬父母,共同养育孩子,但前提一定是夫妻和睦,两口子必须先是一个整体。而且,他们也不要卷入父母之间的关系中,对父母一定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父精母血所生,在所有人的心里,父母本来就是平等的亲人,如果孩子心中偏袒任何一方,后果并不是对父母一方不利,而是对这个孩子将来的两性关系构成致命的后果。
    话扯回来,我告诉这位年轻的妻子,他的老公因长期与母亲厮守的经历,导致他过早地成为了一个小大人:在他的性格里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代替父亲陪伴母亲的我,一个是真正的、一个儿子的我。这两个我会在婚后同时发作,当妻子撒娇时,明明是在寻找父爱,可老公却偏偏怕成为“父亲”,因为“代替父亲陪母亲”的经历早就使他感到力不从心。可当妻子真正关爱他、体贴他的时候,他又怕让自己成为一个纯粹的儿子,因为他的经验里没有实质的童真,“长期替母亲分担”的经历,不允许他把男人示弱的一面表达出来。
    因此,妻子怎么做都不行,这个男人的出轨和离婚,似乎都早已在命运里注定。因为父母已经给他表演了离婚,他当年也承受了父母离婚所带来的一切,因此他曾对妻子说:“我觉得没有什么我承受不了,谁离开谁都活得下去。”加之他从母子关系中学来的力不从心与双重人格,导致妻子有苦难言,如何委屈也不能求全。
    从实质上来看,老公真正的“精神配偶”是他的母亲,后来的妻子只是理论和形式上的,她在这个男人的以心目中只不过是母亲的延伸。而他扮演的只是一个儿子和代理父亲,如果妻子满足不了他的双重角色,从理论上讲,这个婚姻是难以维持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女人都无法满足这一条件。
    而他为什么又在外面找情人呢?理由只有一个:他跟母亲和妻子相处时真的是力不从心,这个力不从心从母子相依为命时就已经具备了(因为他在承担父亲的角色),后来的婚姻只不过再让他感受到力不从心。表现形式就是他负不起家庭责任,负不起一个老公和父亲的责任,这个责任是母子关系的产物,因在他的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解决,便带入后来的家庭。于是他感到太累,而不得不为自己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法——既不让自己负责,又能证明自己是个男人,这,就是他的外遇。
    这个情结与学历无关,与职称无关,与收入无关,与年龄无关。这是他的性格特质,是几十年来的生活经验,在现实中,他是极难觉察到自己“原来如此”的。可当妻子提出要拉他一同来做咨询时,他却拼命地找理由逃离,唉,一切随缘吧!
    由此我想到许许多多恋爱中的男女,当彼此“来电”时,有几个人是真的喜欢对方?他们一般都是在用那个生存经验来投射,他们误把这种投射称为爱,有的甚至爱得死去活来。而一旦他们把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安全感搬到自己的夫妻关系中,又往往靠不住,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才是最棒的,任何学来的经验,都不如自己的感受真实、可靠。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家庭教育。父母以为自己在言传身教,却不知,自己的习气无形中污染了孩子原本清纯的本性。而孩子是必须向父母学习的,因为他们必须依靠父母生存,这种生存依赖导致所有的孩子都会无条件地崇拜父母,视父母为神灵——有个简单的试验便足以说明这个道理:当你无法得到一件心爱的东西时,另外一个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它,并交到你手上,那么此人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因此,父母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神的化身。神对于孩子,当然有求必应,神所做一切,所表达的一切,都是无条件正确的,包括神的毛病、性格、离婚或暴力等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用神言传身教的方式生存,获得安全感,于是他们认为,只有像神那样,才叫一个家,才有可能活下来。当然,父母也是这么教化孩子的,父母之神会把自己希望的一切,包括自己经历过的一切“最好的”传递给孩子,孩子会全盘吸收,这就是现在的家庭教育。
    庄子对教育有如下理论:“学子原来是为了追求大道而恢复自然的本性,但久而久之就迷失在书堆里面,连走都走不出来了。”那么这些孩子,是不是也迷失在父母的教条、经验里面了呢?是不是把自己埋在应试教育的书堆里了呢?他们又如何走得出来、恢复自己的本性呢?
    因此在现行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普遍都缺少了一课,就是让孩子(学生)成为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该是“拼命地成为别人”、“按别人的经验去生活”。所有的症结就在于此,上述那对夫妻,是他们自己在过日子吗?他们的本性早就迷失在原生家庭的经验里了,他们早已经把自己弄丢了,今天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两个吵架的人,两个离婚的人,根本就不是他们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他们伤害的却真正的自己。
    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高学历者很难调整心态,倒是一些学历不高,生活简单的人,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一些心理学或传统文化中人性和自然的东西。对于这种现象,庄子也解释过理由:“人用人的立场去创造知识,人就被所创造的‘知识之环’套住了。”
    至于有些人为什么难以理解自然和本性,庄子也为此讲过一个故事:“河伯问海神说,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海神说,牛马各有四条腿,这叫作自然;把马头套上辔衔,把牛鼻穿上缰绳,这叫人为。所以人为的知识、法制、道德,都是违背自然,就像牛穿鼻,络马首。”
    关键是,当知识已经成为一个人的枷锁,成为他所谓的安全感时,他就很难进入和适应自然而然的状态了,因此,在与一些咨询师的交流中,他们普遍有感于一些高学历者和老知识分子,说让他们“进入角色”真难,他们总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如果他们以往的知见能为他们的生活负责,能让他们真正过得开心,那也算数。可当咨询师们一触及到他们的这一层“盔甲”,他们都习惯性地回避或反感,因为这正是他们引以为荣之处,如果连这一层也被剥去,剩下的东西就很难看了。所以他们来咨询,往往不是来向咨询师取经的,而是来让咨询师证明他们没错,是环境对不起自己的。他们需要的方法,是建立在自己的所谓“知识结构”上,是在“不否定自己”的前提下,他们是在找同盟军。却不知,真正的心理咨询,就是要为案主的固有思维“拆违章”。
    而这,就是当今教育的产物,它已经离庄子所谓的大道相距甚远,它只不过是我执的替代品,是众多标签维护下的假面具。但它已实质性地影响到现实生活,这可怎么办?咨询师们交流意见,最后也只能认同孔子的说法:“对朋友应该直言相谏,如果他不听,就不要再执着解劝,免得自讨其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4-20 12:12 , Processed in 0.0726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