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运选手怎样避免“克拉克效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4 2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著名撑杆跳高运动员杜勃卡,曾打破过35次世界纪录,然而,这种“打破纪录”从未出现在奥运会上。
    我国有一位很有实力的自行车运动员,在大赛前一天的动员会上,只因为听到教练的一句“明天全看你的了”,几乎一宿没合眼。第二天参加比赛,当然状态不佳,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
    曾经听一位国足前国脚“唠叨”:“好几次在踢亚洲区外围的时候都输给韩国队,其实是技术上问题,后来听有人说韩国队是中国队的克星,这种说法越来越多,特别是社会上还谣传中国队有‘恐韩症’,连报纸、新闻和老百姓都在议论这种现象,给我们的压力特别大,所以一见到韩国队,那些想法就全冒出来了,越怕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去打比赛,当时就像被魔咒催眠了一样……”
    在运动心理学上,上述现象被统称为“克拉克现象”,即遇到重大场合的相同赛事时,运动员有时会频频出现失常表现,就像被高人点了穴道、妖人施了魔法。
    其实,哪有什么点穴和魔法?问题都出在一个“心理”上!
        2004年悉尼奥运会女子气手枪比赛中,中国选手陶璐娜一路领先,以稳健的比分,最终获得世界冠军,为中国队摘得了第一枚射击金牌。
    但在比赛前,有心的记者曾看到她坐在赛场边一直在翻一个日记本。后来她告诉记者,上边全是她在与心理老师沟通时手写的笔记,为了保证赛前的心理稳定,她不住地温习、体会。她说,队里有些十分有实力的选手之所以在预赛时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问题就出在心理方面。因为,在高水平的国际比赛中,各国强将云集、水平相当,有时就差零点几环——大家最后比的,就是心理素质。
    那么,心理老师和陶璐娜说了些什么,居然可以为她取得金牌助一臂之力?
    无论是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还是在人类一生的几次重大考核(如高考)中,取决于最终胜利的必有两个因素,一是实力,二是心理。二者相辅相成,且后者时时操纵着前者的发挥。比如我们平时常听到一句话:某某人超水平发挥。其实水平是无法超越的,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那个超越,或让水平自我超越的,就是心理素质。
    高考生都有一种体会:越是过分地看重结果,就越会紧张,越是无法入睡,于是就会在临场失败。
    有些运动员也说,他们最怕的就是领导开赛前动员会,或者教练和领队找某某人单独谈话,交代任务……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韩乔生说起类似的事情来频频啧舌,“有一个本来很有实力的运动员,在某次国际比赛前一天,教练找他开会,交代了任务,回来后,那一宿他一共上了七次厕所,可以想像他的紧张程度。不用问,第二天一定发挥失常,也一定遭到教练的训斥!”
    以往在给高考生做心理减压时,常常发现那些考生的父母普遍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甚至许多高中毕业班的老师,甚至学校上下,都会刻意地制造一种紧张气氛。什么“我们学校曾经出过几届高考状元”、“明天全看你们的了”……那些孩子,特别是部分平时成绩突出的学生,当他们听到这些话时,无形中已经被赋予一种强大的压力,于是,他们开始设想后果,以及这后果的后果……
    对所有参赛的运动员来说,奥运会就好比是高考,之前,他们最需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而平常心的培训,正如陶璐娜那个日记本上记录的:“不去设想结果,只想到一件事,你和平时一样在射击。”
    曾经有一位企业家问我:“明年我们公司会不会业绩翻番?”
    我问他:“当你开车上山时,能否看得清几公里以外是什么景色?”
    他说不可能,因为山路是曲折、盘旋的。
    是的,开车上山,只能看清当下的一段路,比赛也是一样,即使往高攀,也只能对自己当下的状态负责,而无法对未来负责。因此,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未来的不可知、不确定状态,几公里以外的情况谁也不知道,我们能做的,只是脚踏实地,只有这样,也才能做到集中精力地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因此,成功之道,是把精力交给过程,而不是结果。具体方法,是在赛前观察自己的呼吸(高考生也是一样),任何人都不要打扰选手。只要观察呼吸,最好到忘记自己在干什么——观众的声音、教练的期望、对手的存在……最好统统放下,回到跟平时一样的训练状态,这就是临场前的最佳状态。
    不要刻意为选手催眠
    前女足国脚高红坦言:“有的教练把运动员当成比赛的机器,每天训练时,他们只要一开动按钮,运动员就像上了弦的机器一样,越转越快,想停都停不下来,因为自己根本无法做自己的主。有些教练只要这台机器创造产值。高红说,他们不知道,运动员是有思想的人,他们是灵活的,需要随着环境的改变而自我调整……”
    也有些高考考生抱怨家长和老师总在他们耳边唠叨,同样把他们当成“实现自己理想和业绩”的机器……
    还有一些单位职工,他们说最烦领导频繁开会下达任务,像命令孩子一样提一些琐碎的要求。那些领导好象对什么都不放心,凡事亲自叮嘱。无形中,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造成了精力内耗——看似履行程序的背后,却给员工、学生和运动员同样创造了“克拉克效应”。
    心理健康有一个原则:去照顾不如意的,让成功的人保持安静。
    这是一种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那些本来就有实力的运动员,他们需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沉淀下来,而不要因为周遭的过于关怀和期望感受到太大压力,或者变得“忘形”。而那些不稳定、能力较差的选手,倒是应该经常感受到领导、教练的关怀、陪伴和鼓励,他们会从中得到力量,在亲子关系中,这是一种平衡效应,家长们应该更加关心那些身体弱的孩子,因此中国才有一句成语,叫“同情弱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5-5 08:31 , Processed in 0.06253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