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车,和出租车司机聊聊天,他无意说出小时候挨过打——
“小时候老爷子打我,那个狠!不过现在想想,还不是为我好,再说了,打我的又不是别人,呵呵……”
“你不恨他吗?”我问。
“恨?除了怕,还能有什么,自己爹呀,他不打我谁打我?都是因为我太淘了,不打不行,现在想想也挺后悔的,要是他多打我几次,可能今天我也不至于……”
这种想法在我们当中太普遍了,而且把“我爸(妈)打我都是为我好”的观念已合理化、民族化,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如果打都成了爱的象征,那么暴力就会成为人人接受的生存方式,接受暴力的人,是什么人?
我们无法说这是奴才心态,可让我们仔细想一想,什么东西一定要通过打才能教化?一是畜生,二是奴才。肯定的呀!因为家长的目的无非是要你听话,再明确些就是要把你打服,不敢再心生它意。那么心生它意了又会怎样?
我们先不去探讨“它意”的含义,只是研究打骂的后果。它会使人“畜生化”和“奴才化”,使人不敢有自己的思维,在条件反射的控制下失去自由的本性——这就是幼时被镇压的后果,却在那位司机的口中成为那么理所当然的说法。不过也难怪,有几个人不这么认为呢?
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许多人只是好奇于这门学科,却不太敢接受上述文字,因为它“和自己的一惯生存观念不太一样”,可说起实话,不一样的地方太多了,甚至可以把这个人掀个底朝天,全部
一个人的观念、原则和教条,彻底否定自己的生存状态。我常对朋友说,为什么不呢?如果这些个观念给你带来了益处,你保留着也无可厚非,但事实证明,你活到今天,它们并没为你带来效益,反而让你一事无成,为什么不肯放弃呢?
“因为大家都这样!”
“因为爹妈就这么教的!”
……
这是耍赖的说法,再谈下去,肯定更不讲理。大家都这样,你也就得这样吗?爹妈一定就是真理的化身吗?那么科学又是什么,是拿着玩玩的玩具吗?
国外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家长打孩子的唯一理由,就是因为你打得过他/她!”细想想,对呀,比如有人与你的观点不同,那人却是成人,你肯定不先想去打他,因为可能打不过他,而孩子是逃不掉的,而且必须承受家长的一切。当他们一再接受“打就是爱”的经验后,就会把此带入他今后的生活中,坚定地认为人不该有自己的思维和主见,而且人与人之间亲密的方式须通过打来实现……故中国有“不打不成交”之说!
这只是亲子教育中的一项内容,因此说心理学博大精深、浩如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