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拖延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2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
    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拖延症的形成
    一个人认为自己5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期限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不着急,直到最后只剩5天了才开始。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成绩往往不是很差,这样子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deadline之前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


    专家研究
    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心理学系的教授安吉拉认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形”属于消极的拖延。在《对拖延的再思考:态度和行为中”积极拖延”的正面效果》一文中,她将拖延区分成两种状态: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相比之下,后者往往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这样他们可以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更及时地实行。
    除了焦虑和逃避控制,常与拖延联系起来的,还有完美主义。法拉利教授认为,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关于“拖延症”的研究也处在“拖延”中。国外对“拖延”的研究也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国内则一直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关于“拖延”的界定,一直没有一个研究者普遍接受的定义,也从未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论。但拖延无时不在。


    生理学根源研究
    关于拖延的生理学根源研究,目前(指2009年)大多围绕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这个脑区负责大脑的执行功能,比如计划、冲动的控制和注意力,还起到过滤器的作用,降低来自其他脑区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前额叶皮层的损伤或者低活动性,会导致过滤杂扰刺激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处理任务的组织能力变差。法拉利教授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鼓励型,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不够自信。

   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

   拖延症特点
    1.没有自信。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2.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一直很忙。
    3.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4.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5.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6.受害者心态。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


    拖延症表现
    1.百分之二十的人认为自己是长期拖拉的人。对他们来说拖拉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充满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能按时付帐单,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
    2.拖拉并非不重要,虽然通常我们不把它当作一个严重问题。它其实是一个自我调节的深奥问题。通常我们都宽容别人拖拉的借口,这也是问题的根源。
    3.拖拉并不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拖拉并不因个人对时间的估计能力而不同,虽然这些人会更乐观一些。法拉利教授强调说:“要一个拖拉的人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就像让一个长期消沉的人马上振奋起来一样。”
    4.拖拉不是天生的。它是从周围的人学来的,但并不直接。它可能来自强权的家教,拖拉甚至可能是一种反抗的形式。这种家庭环境下,朋友对拖拉者的宽容会助长这种习惯。
    5.拖拉的饮酒者会有更高的酒精需求量。拖拉的人会喝的更多,这是自我调节有问题的表现。
    6.拖拉的人对自己撒谎。比如“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或者“有压力我才能做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拖拉者的另一个谎言是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其实这只是他们的感觉而已,他们是在挥霍时间。
    7.拖拉的人不断找消遣的事儿,特别是自己不需要承诺什么。查看电子邮件就是绝佳的目标,这样的事情成为他们调节情绪(比如害怕失败)的一个途径。
    8.拖拉并非一模一样。拖拉的人有不同的原因,例如法拉利教授前文定义的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9.拖拉带来的损失巨大。健康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拖拉的人更容易患病。拖拉也影响人的情绪,也会破坏团队协作。
    10.拖拉会改变人的行为,但不会耗费多少精神力量。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念头就能马上改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高度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来解决。
    其中很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严重的不守时!毫无时间时间概念,不把别人的时间当时间。对行事拖拉的人进行劝诫就如同让抑郁症患者高兴起来那么困难。


    拖延是一种什么病?
    世界上没有治拖延症的药
    有人说,这是海量信息轰炸导致的一种现代病,注意力缺失症。其主要表现就是容易走神,兴趣太发散,干什么都没法持续太长时间。你看他们从一个网页点到另一个网页,任由兴趣在浅薄的知识之间短暂停留,甚至连一篇完整的帖子都看不完,不是很典型的症状么?听见这消息的网虫们心下大石一松:呼!分心不是我的错,都是现代病惹的祸。且慢且慢。心理学上确实有一种叫做注意力缺失症的疾病,但这个帽子可不能随便扣。如果你只是在快要向老板交差之前焦躁不安,拖拖拉拉,就是没法专心赶工——那么你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没病。
    都市年轻人为何集体患上“拖延症”?


    老板最恨拖延症
    工作有挑战性,怕自己做不好是最常见的拖延症原因。不少年轻人资历不够,能力不足,最主要是不够自信,所以总是惧怕工作,害怕做不好遭人嘲笑或被人看出不足,所以面对工作迟迟不愿动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拖延的习惯。很多人能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如果工作迫在眉睫却无从下手,非常焦躁厌烦,但如果可以暂时不做这个工作,人又会变得很愉快,因为暂时摆脱了压力,拖延让人倍感轻松,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也会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如果经常有这种想法,并且乐于享受哪怕非常短暂的轻松,通常是拖延症的表现了。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来想一下,拖延也许毫无意义——短暂的逃避之后工作依然要做,还可能惹得老板发飙,老师生气,同事冷眼,客户催促等等。拖延没有意义,事情早晚要做,就劝自己少偷懒多做事,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做同样的事,但如果快快做完,心境可能大不一样。拖延未必是懒惰,但往往会被贴上懒惰的标签,这不是好事。
    如今拖延症已经成为一个时髦词,常挂在年轻人嘴边。事情办成,这是炫耀自己能力强,高效率的资本。事情办砸,它又成为一些人搪塞,装无辜,避免搪塞责罚的借口。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想放松一下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如果养成事事拖延的坏习惯,则对自己的事业发展和健康都不利。很多拖延症“患者”才二三十岁就开始高血压,不能不让人怀疑其最后的高效率是以身体过载为代价。合理安排时间是一门学问,拒绝拖延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困难。


    我们都有拖延症
    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会拖延
    若干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碰到了一个简单的任务:将一箱衣服从他所居住的印度邮递至美国。他估计这将会占去一整个工作日的时间。于是他一周又一周地推迟处理这件事情。这样一直持续了八个月之久,直到阿克洛夫自己都快要回国了他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拖延症发作要干很多很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的任务。但是一大早起来,啥都不相干,啥都不做。就在网络上静静地刷着。大脑还有一个惰性的自己在误导着自己,我要休息,我要看电影,我不想先干什么什么事?给自己这么多借口干什么?这些声音是自己发出来的,但是它是恶魔的声音,它会腐蚀自己的心智。


    狠狠的甩“拖延症”一耳光
    自从上个坐立不安的周末看了那支“拖延症之歌”的视频之后,每到发觉自己正在煞有介事地做一些不相关的工作,那句难听的"You're procrastinating!"就在耳边反反复复尖叫起来。强烈的负罪感和没有在做“正经事”的无能感让我焦虑不堪,小说和电影情节不久都演变成那首拖延症之歌的最后一段,我自己撕开书页或者打烂屏幕,面目狰狞地质问我自己,为什么不去做必须要做的事?


    遗忘是最无耻的借口
    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写期末论文,六天半用来浪费,半天用来构思加书写。你明明每天都记得要回复邮件的,你明明记得这套题没做那本书没看的,你明明记得今天是一个朋友的生日,你明明记得你所说的所承诺过的每一件事,只是,最后你都无动于衷。


    怎样摆脱拖延坏毛病
    做个测试看下自己有无拖延症
    不少人一边扼腕叹息自己做事拖延,一边又迫切想改变这种习惯,最后却发现难以改变,陷入矛盾纠结中。为此,医生建议要分清事情轻重缓急,分清主次,把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先做完,避免把什么事情都耽搁到最后一分钟。快测试下你的拖延症有多严重吧!


    和拖延症说拜拜:从每天完成三件事着手
    最近,我养成了一个非常有用的习惯:每天早上列一张当天要完成的小清单。我每天所做的仅仅是写下三个当天要完成的任务,使清单不至于令我难以应付。有了这张小清单,我将会优先考虑这些任务,以此激发自己完成它们。如果你想要用这个方法,你需要随时回顾你当天的清单,然后把你已经完成了的任务从上面划掉。当天结束后,把清单扔掉,那样你便可以开始全新的明天。用这种方法,你将不用去处理那些永远也完不成的清单。

    给拖延症患者的处方
    1、时刻提醒:将重点特别标注;
    2、将工作安排效率最高的时候;
    3、给自己设最后期限;
    4、工作分优先级;
    5、每天至少完成一件你最不想做的工作;
    6、将复杂工作分块完成;
    7、避免工作被打断;
    8、严格遵循计划;
    9、按时完成,可给奖励;
    10、劳逸结合。


    心理陷阱:不是每一次拖拉都是拖延症
    当我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总会效率百倍。而如果尽早着手准备,总会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其实我根本就没有什么“拖延症”。虽然每次我都是到觉得自己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的时候才动手,但我每次都恰巧卡着时间点完成了。——没错,那个“再不动手就来不及”的时间点是真实存在的。你怎样才能找到它呢,只有借助于“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大律师韦伯斯特一生坚持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帮助他走向了成功,其中的一条就是:能够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绝对不要去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12-27 15:36 , Processed in 0.0887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