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菲尔浦斯的亲子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的一对父母在生下第三胎宝宝的时候,他们一心希望这个男孩子长大能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学者。然而,这个男孩子天生便患有多动症,在襁褓的学步车里就显得极为躁动。后来上了小学,老师又对他的淘气和好动颇为头疼。于是母亲不得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为了治疗多动症,医生给孩子开了一些药,诣在让他静下来安心读书。
    上了高小,这个孩子主动来到母亲面前发誓道:“我不想再吃药了,我保证今后不再乱动……”母亲当然为此高兴,可她也对刚满11岁的儿子的许诺充满了怀疑。然而,当她来到学校游泳馆,看到了却是另外一个男孩儿——在教练的指导下,儿子在水中舒展地游着……看到如鱼得水的儿子,母亲大惑不解地看着教练。这位教练走过来自信地指着水中的男孩儿,“我敢肯定,2004年,他将参加奥运会,2008年,他将在奥运会上打破世界纪录……”
    没等他说完,母亲打断他的话,“可我们是想让他当个学者的呀!”
    终于,在教练及所有人的劝说下,母亲没有再坚持,她大胆地同自己的初衷赌了一把。然而就在2008年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她的儿子兑现了教练的承诺,获得了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的金牌,他,就是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浦斯!
    不能不说,菲尔浦斯的母亲是为慈善家,慈母之爱是超越一切的;当然,在对儿子的教育上,她当然也是位最具权威的教育家和科学家,没有比她再了解自己儿子的人了,而她的经验、观念和生存法则,会不假思索地让她做出“让儿子成为一名学者”的决定,为了这个决定,她不惜以药物去改造儿子,于是,患有多动症的小菲尔浦斯一到水里,就像一条蛟龙,也正是所谓的多动症,给他挣到了一枚金牌,而且,他还有可能打破多项世界纪录!
    杀人的观念
    至此,我们不能说天下的家长都错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然而,他们认为的那个成功,只是他们认为的,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头脑。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飞来一只海鸟,国王得知后,下令宫廷杀牛来喂养它,奏乐来欢迎它,可三天后,海鸟死了。庄子听说这件事感叹道:“海鸟应该被当作海鸟来对待,而不是应该像对待人一样……”
    然而我们知道,国王是真心地爱这只海鸟,家长们也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正是他们的爱,他们的观念和经验,杀死了他们心爱的对象。有多少孩子,在人们的观念看来具有反常的行为,可他们在小时候,无论如何也抗争不过大人,于是,他们迫于大人的爱,不得不杀死了自己,埋没了自己的潜能。因为那些潜能,在大人们看来是不好的,是不被社会认同的,是反经验的。是的,我们当中有多少人都在观念和教条的屠刀下低头了?
    菲尔浦斯是幸运的,但我们有哪一个人不曾经是菲尔浦斯?只不过,我们没有他那样敢于放弃固执的母亲,也很少见到敢于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且慧眼识金的伯乐教练。于是,我们把那个成功的自己深藏于生命的底层,为了父母的教条、学校的纪律、社会的共识,我们苟活着,自卑着。
    “吃药”的后果
    在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单位大院里,曾经有不下5个男孩子从小便被定义为多动症。当时还没有看心理医生的习惯,于是,老师把家长请到学校,告完状后,回到家里,孩子都会遭到一次又一次地暴打。在哭声和疼痛中,他们屈服了,从哪时开始,他们便把在环境看来全是错误的潜能埋藏了,从此,他们真的觉得自己“见不得人”,除了按父母和学校的要求“定做”自己外,再没有其它选择。
    据我所知,他们到现在仍一事无成,有的甚至还会说:“我当年太不懂事,老师为我操了太多的心,父母打我是应该的,如果不是他们及时纠正我,还不知道我现在会成什么样子!”
    还有一个男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坐在教室里,体操老师来挑选篮球苗子,由于他的身高和各项身体条件,教练一下子看准了他。可是当回家征求母亲时,母亲不假思索地断然拒绝,因为她怕孩子吃苦。于是,孩子的身高作废了,而且当别人一提起篮球,他就低下头,从此再也没有触摸过它。
    还有一位母亲,当得知孩子的学校安排游泳课时,到医院开了个假诊断报告,说自己的儿子有胃病,不适合接触凉水。于是,他的儿子一生与水无缘。究其原因,是这位母亲的亲人中有人曾经被河水淹死……
    长大后,他和朋友们来到海边度假,每个人都换好了泳装去拥抱大海,只有他,默默地站在海边,看着同伴们发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试试,他只是摇摇头说自己不会游泳。
    当然,他不会被淹死,可他也同时失去了与水相融的快乐,母亲的贪生,直接作用在他身上,使他成为了一个为母亲经验中的那个记忆负责的人。
    ……
    是的,我们从小就开始为大人们负责,为此,我们一次次地抛弃自己的本能,失去了太多的选择机会,进而在内心世界,形成分裂的人格。
    冠军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一生下来,便具有无数种可能性,也就是具备无数种选择。天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监护人如何去支持这种天赋。然而,大多数天赋与社会共识是矛盾的,家长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认同社会共识,因为,他们就是这样活下来的,甭管怎么活,反正这能保证他们的生存。当然,他们最希望孩子也能活下来,最好还是像自己这样活着。于是,他们按自己的成长模式定做着他们的孩子,那时,他们根本想不起孩子的天赋,即使从某位家长的口中听到“我的孩子有某某天赋”,那也是他认为的天赋,不是孩子自己的。
    不信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一看,现在的成就者,几乎都是在长大后挣脱父母的束缚、观念的羁绊,背着“大不敬”的罪名后,才得以二次重生。那么他们的童年、少年阶段,便成为生命中的内耗,试想,如果那时他们就已经走上了自己的选择之路,何苦背着自责成功?
    因此,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好样的,他们的不易,其实并非后天环境中的坎坷,而是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必须不住地与心灵中的经验对抗,不住地接触当年被改造的疼痛。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吃苦”。心理学研究认为,所有的苦,表面上体现为人与环境之间的不容,但这些不容,对一个孩子的本能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孩子的国度里,一切都是天堂。可是,他们是如何走出“失乐园”的?如何与自己的冠军梦失之交臂的?
    每一位学过生理的人都知道:一个正常的男人在每次射精时,都会有3亿到7.5亿个精虫拼命地拥向子宫,并试图在那里着床。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那会是个怎样的庞大场面?几乎是全中国一半的人口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奔跑,可是后来,只有你和我是成功的,在几亿大军中,我们是冠军!
    现在活着的人,都曾经是冠军,在拼命游向子宫时,他们都必须具有十足的勇气、耐力和信心,都必须具有超凡的“多动症”,否则,他们会轻而易举地被淘汰。
    可是今天,我们不仅没有成为世界冠军,而且甚至很少有人能活出自我。他们早就失去了那个精子的活力,几乎在他们身上,一点也看不出“曾经是冠军”的影子,他们活得很失败、很勉强、很矛盾。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与环境共存,不得不遗留下来的经验、观念和教条……共同作用的结果。
    失败者
    在丧失本能的同时,为了与环境共存,我们创造了若干个“我”,一个是为父母观念而活,一个是为学校教育而活,一个是为它们的关系而活,一个是为将来的集体而活,一个是为所谓的爱情而活,一个是为成为社会某种角色而活,一个是为别人的价值观而活,一个是为亲人的满意或赞许而活,一个是为老板的饭碗而活……有人做过统计,一个人同时扮演不同角色的世界纪录,可以达到二百多个。
    这些“我”时时冲撞在一起,有时冲突,有时握手,有时冷战,有时沉默……在他们的背后,都有无数个经验支撑,他们各说各的理,他们没有一个肯低下头。这多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群雄逐鹿,后果就是百姓的民不聊生!
    对生命而言,百姓就是我们的生命,是平平安安过日子的那个自己——因为所谓的角色,我们不能让自己安定下来,我们必须跟自己较量,必须不住地内耗,以让其中的一个“我”占得上风。因为我们的内在寻求统一,像秦始皇一样希望占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也因此,我们“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有时,我们考了100分,那时,其中的一个“让父母满意的我”高兴了,如果考了不及格,这个我就会成为生命中的奴隶——那种自卑和挫败感,会狠狠地鞭打自己。
    有时,我们挣到了很多钱,那时,其中的一个“让社会和爱人”满意的人笑了,如果亏本或落入贫穷,这个我就会成为生命中的囚徒——那种自责和抱怨,会狠狠地咒骂自己。
    我们在生命中缔造的若干个我,都取决于环境对我们的要求。这一切,在我们还处于孩童阶段时是没有的,没有一个孩子会自卑、自责,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当有一个情绪发生时,他们就会顿时让自己沉浸于那种情绪之中,没有任何顾虑,他们便随着自然的流动而让自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会因为考试和挣钱而把自己打入十八层地狱。他们只是在天堂的环境里流动着,后来,当他们吃了“禁果”——接受了环境的教条,他们便开始学会对反自然的教条负责——因为如果不为观念和教条负责,他们的生存将受到威胁。
    于是,他们无缘拿到生命中的冠军奖杯,自我成功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不可能。因为他们在众多的经验中,已经将那个“自我选择”深深埋藏,来自环境中众多的“不允许”和“暴力经验”,让他们远离自然,远离成功。
    那位世界冠军菲尔浦斯,他的成功之道无非是在11岁时履行了自己的自然法则,没有被父母的观念锁住,没有被心理学家定义的“多动症”困住。他是自然的,所以他步入了天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12-28 22:12 , Processed in 0.0700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