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图与地球的区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天写有关两性关系的新书时,由于坐得太久,起来在客厅里踱步。人在散步,头脑依然在运转。运转到哪了呢?明朝,一个人,叫王守仁(阳明先生),他曾经11天不吃不喝不睡,只是在自家后院看着手中的一把竹子发呆,历史上称之为“守仁格竹”。
    “格”这个字,在这里当“参悟”讲,所谓“格物穷理”,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参悟来验证和发现世间的规律。话说回来了,这跟我写书有什么关系?唉,有关系,我写书时有一个习惯,因为我的文学味儿没那么足,不甚感性。加之过去当过记者、编辑的原因,语言直接,习惯抓点,喜欢联系,再与平时觉察的修炼结合,便形成了“灵感性格物”。
    比如当目光扫到墙上的地图时,便不自觉地停留在那里,一切都不是设计好的,但一下子好象明白了什么——因为地图下面的茶几上放着一个地球仪,两个一对照,是那么的不一样。
    “这两个东西,哪一个是地球的本来面目呢?”我在心里问自己。可我明知道地球仪更像真正的地球,所以那个问题根本就是在联想和升华(格物),不是问题本身。
    于是我联想到,所有的国界都是人为的,与地球本身无关,所以地图上所有的花花绿绿也都是贴上去的,所谓“不同的国家”(名称)以及所有的标签(什么海,什么洋,什么洲……),都是人贴上去(命名)的,地球一点也不理会,也不知道。它该怎么转还怎么转,生气时还会震一下,那这些所谓高明的人类可就要倒霉了。
    难怪庄子说,一切人为的东西都是假的,自然才是真实的。
    比如我正在写的夫妻关系一书,多少夫妻在交流时看到的对方都是贴着花花绿绿标签的地图,而没有把对方和自己当作真正的地球来看?那么多应该和需要,观念和教条,习惯或要求……,不都像不同国家一样被规定出来了吗?他们当然地把自己划为这个国家,那个教派,这个民族,那种肤色,于是产生与之相配的价值观,并以此去要求配偶,不管他(她)是哪里人,会有怎样的信仰或肤色,总之,谁都想当美国,控制着世界格局,这种人实在太不少见了吧?
    有一首歌叫,《同一个地球》,是呀!剥开那些标签,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就如同基督耶稣所说:“我们都是同一个神,天生就带着神性”。他所谓的“神性”,就是佛陀的“心性”。老庄的“自然”。也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朴实的山水,有70%的水(人体的水分比例),和近30%的无机盐(陆地),我们是地球的微缩产品,之所以叫产品,因为我们都是被定做出来的,现在的你和我,都不是本来的样子。从古到今,多少人为了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到深山、古刹中修行,与这些圣人相比,我们离自己的本来面目,那简直是相差得不知多少个十万八千里了?!
    然而我们是否可以先通过地图来反观一下自己的家庭关系?再与爱人交流时,如果发现自己有丝毫的起心动念,那就是又把假的当真了。比如说前两天,妻子在饭桌上批评我一周前喝酒后的醉话……,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反驳(维护尊严),当然,反驳的借口很多,其中“酒后话不可信”就是一条,这背后的意思就是“你要理解我,并应该体会酒后的状态。”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就是维护男人的面子,“你怎么可以当面指责我?”
    这一反应大多数人都会有,无论在家里或是在单位,心理学研究认为,这种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它多半来自童年经验。然而在夫妻之间,也许有些口角就会升级,多了就会质变。孩子倒霉不说,两口子冷战就如同在地狱里生活,为什么呢?就为那个面子。面子就是标签,就如同地图上的不同国家一样:我为什么要符合你的标准、要求、颜色等等,它的根本原因是:我已经具有了自己的颜色,比如我本是伊朗,为什么要听美国的?两口子多半都是这么吵起来的。
    但如果我把那个国家的标签当作假的(在心里撕掉)呢?那么她的那些指责是什么呀,不就是一种客观的发生吗?而我又是什么?对呀,我回到了本来面目,我只是陆地和高原,我只是个地球,地球怎么会在乎种族分歧和国家利益(面子)呢?在它眼里,所有的国家和人类都是一样的,都不懂事(自以为是),都很可爱,却对他们都有责任。这可能就是老子说说的:‘世人只配我爱,不配我恨’吧?
    切换到地球的状态时,当时我就笑了,感觉妻子的话只是几个音符在跳跃,当然我懂中文,不过心里没有起伏,没有什么“我丢了面子”,“你为什么指责我”以及所有的情绪性暗示,因为那个“我”(标签和国界不见了),所以什么分歧都没有,只是微笑、点头、接受,继续夹菜吃饭。妻子满意地又想起别的事了,可这一场本该有的干戈,也就是佛教里所说的“业”,被当下的“无”化解了。
    没有国界,就是没有我执,因为国界就是观念使然,而观念来自于我,有我就有我所,那么没有我呢?一切都挂不住(没有“我”哪来的 “我的”?)了,也就是“无所住”了,既然无所住,那么又有什么矛盾之源呢?
    这几天我仍然在训练这种妙受,再遇到“不平事”,都装进来玩玩,比如母亲的唠叨,那就是在说话,说什么?说中文。还有朋友、邻居、同事等的交流,一切是他们的表达,我可以选择听或不听,也可以选择听多少,选择他们需要从我处得到的对应方式,这全在我的掌握之中,对,这就是我最需要的东西,表面上一切都没变化,可其实,我是主动的,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感受,可以呈现为共同研究地图(议论事情、分享交流),也可以当下回到地球的本来面目(什么都不曾发生)。
    比如前两天下午我正在赶书稿时,母亲的一个电话来了,让我们过去吃饭。以往的第一反应(如果我不饿),有可能是反感——我正写得入神,思路不得不又断了,唉,不就是想团圆一下吗?干嘛总以她的需要为主,我就必须为此让路吗?
    可那天我没有,因为我选择了“好玩”,我清楚地知道她就是想吃团圆饭,而且不惜采取推销的方式说:“我做了一只鸡,还有鱼……”。
    我没有流口水,我只是看见了一个可爱的母亲,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像个孩子一样推销自己的成果,希望被别人接纳与认可,最主要的,是她盼望一家团圆,这就满足了一个老人和母亲的基本愿望。
    “可爱”和“好玩”加起来,就是笑,我在电话里咯咯地笑起来,浑身都在笑,女人(无论是母亲或妻子)的操纵,当时看起来都是一种再可爱不过的事,于是接下来的发生就顺理成章了,饭桌前的唠叨及议论,还有那么我忆苦思甜……,都只是一种客观的发生,我在听,在读这些中文,至于学到了什么,是否要学,那是我的选择。
    这就是船过水无痕,没什么事发生,具体说来,不是事情没有发生,是自己的心没有因此而牵动。“在家人”无法让环境安静下来为自己的禅定服务,不过倒可以通过天天发生的事情“格物”。可这条路真的很难,这几天对小乘佛法的修学使我有些感悟,刚在自己的心灵垃圾中找到一小块相对干净的馒头,便急于与朋友们分享,别嫌脏啊!好不容易写完了新书,挤出了那么点心得,赶紧给老师交作文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12-27 17:20 , Processed in 0.0717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