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兵马俑》是地狱还是天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2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几天看了大型音乐剧《兵马俑》,舞蹈家们通过肢体语言,历述了秦王朝的兴衰史。据说,这出戏已在北美上演了近40场,我了解,编剧诣在为世人宣扬中国传统历史,让国外了解中国。
    而我看到的,不止这些,当我看到秦统一后颁布律法、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时,突然有一种顿悟:哦,原来这些规则都是人为规定的,本没有定论。是的,谁有权谁就规定,谁手里有武器谁就有权。那么,统治者因何规定呢?因为他们有欲望,称霸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土地和财物、女人……进一步扩张和满足自己的欲望。然而为了维护这些,他们制定律法,并让人人遵守。那么,一切有为法的缘起均出自于占有欲——这就对了,欲望是人类心中涌起的冲动,它是心灵的产物,而世界上的一切,皆由它变现。因此佛陀才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他还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此,他并没有指责“着相”,只是说它是“虚妄”,虚妄非贬义,只是陈述,那么法也是相,律法也是相,规则也是相,秦朝也是相……它们都是人类虚妄的变现。用现在的话讲,一切都是忽悠出来的,包括历史事件。
    秦始皇产生一种欲望,为此,他集合很多具有类似欲望的人去征服六国,大家的欲望都是占有,所以在占有的立场上相互厮杀,那些厮杀的士兵可能不知道,他们只不过是秦始皇欲望的延伸,他们和那些百姓一样,只是为了吃粮,才不问青红皂白地杀戮对方,或被同样单纯的“延伸们”杀死。他们只不过是棋盘上的子——包括那些百姓,那些“大多数人”。
    因此,我们还有什么可认真的?还有什么可争执的?还有什么可妒忌和计较的?在秦始皇的欲海里,人们只不过是一些鱼,欲望是没有公理的,只是欲望本身,但为了让那些鱼听话,欲望的缔造者一定要出师有名、名正言顺,这就是律法、道德和规则。
    老子不想和君主们作对,所以他不说这是虚妄,只说道法自然。孔子年看到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悲悯于世态炎凉,便以人性的角度阐述所谓的仁义——它离纯粹的道仍有一段距离,介乎于自然与人为之间,所以比较能够被人们接受。然而与老庄的道比起来,孔子还没有全然放下,他还有治理和崇尚,还有欲求功名利禄之心,因此,他还带有强烈的人为色彩。
    如果秦始皇不焚书坑儒,而去利用孔子的功利说,那么也可能不会灭亡的那么快。他只是一心求得长寿,因此不得不去求仙——他的欲望已经发展到极致,而脱离了人类本身的需求。百姓们从他的统治中得不到基本需求,才造他的反,这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孔子满足了大多数人的意愿,因此被大多数人推崇。汉武帝看到这一时局,便与秦始皇截然相反:摆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中国才真正走入了名正言顺的法度社会。然而这一切,是在虚妄的基础上形成的实相,因为它也是人心的变现。
    孔子说,教育是为了学以致用。
    庄子说,教育是为了让人们恢复自然的本性。
    前者是为了有用,后者只谈本性,不谈有没有用。因此,孔子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上说话,而庄子站在自然的角度阐述。孔子劝人们“走出伊甸园以后要学会自保”,庄子则“尽量劝人们回到伊甸园”,而佛陀很聪明,他让菩萨们压根就不要出伊甸园,而且甚至把伊甸园都看作是“有可能走出去”的地方,所以劝上帝不要去造什么伊甸园。
    出离天堂,就是步入地狱。在天堂里,人们不思进取,在地狱里,人们争权夺利。那可怎么办?不争名,不夺利,我们生存的价值何在?但争到名,夺到利,就出离地狱了吗?
    如果得不出答案,就看看秦始皇吧,还有一心希望自己死后步入天堂,为自己修建金字塔的法老们,他们在天堂吗?如果他们在,那么就说明,只要把权利欲望发挥到极致,死后就有可能进天堂。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所以耶稣说他们进不了天堂,说“活成孩子的境界才叫到了天堂”,因此,那些死后梦想自己进天堂的人要堵住他的嘴……
    欲望可以杀人,欲望就是地狱之门,可没有欲望,谁受得了?这就是一些禅师们所说的:“人类其实不想享福。”
    达摩也说,真正的功德,在人间是求不到的。人间可以求到的,最多只是福报。也就是在地狱里可以少受点罪,然而,即便是少受罪,却还在地狱里,无奈呀,梁武帝的布施和建院也是欲望驱使。
    出离地狱的唯一办法,就是无我。所谓无我,就是没有“我”的观念和欲望,因为只要还有“我”,便很容易派生出“我所有(观念、欲望)”,去掉“我”这个根,欲望也就没了——这实在是无奈之举,一切祸由“我”起,那么就让“我”灭,祸自然消除。这就好比一草有毒,折枝剪叶根本无济于事,唯一的办法,只有去根。
    其实,这个根去不去也得去,如果自己不主动拔除,就会被动地被环境拔除——秦始皇如是,隋炀帝如是……因此,还不如主动地反省——承认自己有病,那么别人也就不必为你“治”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12-28 16:59 , Processed in 0.0703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