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李连杰的片酬和豪宅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0: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在网络和媒体上常看到有关李连杰片酬高达一亿,及他在上海的豪宅值一亿八等新闻。无论它是真是假,我发现周围许多人都有着类似或相同的反应。
  甲说:“就凭他,值吗?”
  乙说:“连成龙都要不上那个价,李连杰有什么呀……?”
  丙说:“可能他在好莱坞镀过金,人家李安导演就认这个……”
  只有少数人说:“他有真功夫,他是从小练出来的,拿过五项全能冠军……”
  但不管怎样,哗然之声不绝于耳。我不禁好奇:怎么我们身边的同乡一发达,就会惹起如此轩然大波?
  其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李连杰离我们太近了!换句话说,他是北京人,是我们“看着长大的。”
  李连杰的《少林寺》曾轰动一时,后来他转战香港,拍了许多黄飞鸿和方世玉的片子,但他仍不满足,直到走进好莱坞,实现了将中国功夫在世界影坛发场光大的梦想。这是一条既漫长又艰苦的道路,中间吃过多少苦,只有李连杰自己知道。
  但许多人只习惯以过去的感觉来评价他,其中隐含着一种“自己或自己人不佩被器重”,这就是自我价值感偏低,因为人以群分,物以类俱——其实就是他们认为自己或自己人不该如此高贵。因此总认为“凡人”不该具有传奇人物的身价。
  这就是我们的亲近感里存在的数据,因此,中国人普遍瞧不起中国人,在抱怨这个现象的同时,我们也不自觉地在瞧不起自己,或自己人。不是吗?当一些人在国内不被重用时,只是到了国外镀了层金,回国后就成了宝贝。而且,只要持有外国护照的“专家”或“管家”,在国内企业的工资都普遍高于本国职工。我们怎么就这么信不过自己和自己人呢?就连我们看着长大的李连杰有了点儿出息,一些人就那么不能适应,老外还没说什么,“自己家里”先骚动起来,好象这些荣誉都不可能属于我们中国人。这种民族自卑感何时才能彻底改变?
  在人类潜意识中都有一种趋向:不自觉地将与自己亲近或熟知的人纳入与自己人格层面相似的范围。即:我们差不多。有关李连杰的议论,反映出我们有两种惯性:一是恐惧变化,二是自我价值感偏低。因此在一些家庭,父母总觉得孩子不行,夫妻之间也总相互“看不上”。他们不自觉地把最亲近的人看做自己的一面镜子,对着这面镜子,他们充满了抱怨和恐惧。
  因此,他们在潜意识里维持着现状,生怕有什么人产生变化,因此他们怕自己不适应,更不习惯自己(或自己人)被抬举。于是我们很少听到夫妻间相互欣赏,也极少看到父母对孩子客观地赞许。是的,我们太习惯以负面衡量彼此,因为从小,我们就要戴上一幅幅安全的面具。



  自卑和自负,与实际水平没什么关系。因此,不要以己观念和惯性来评价你身边的人,因为这里面带有你对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人际关系里太缺少认可、信任、欣赏和勉励。如果这一习惯运用到家庭教育中,那么你的孩子也必将自我价值感偏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12-29 07:53 , Processed in 0.07570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