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禅两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前两天有一个小朋友打来长途电话,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原来她只是要问一个问题——
    “请问老师,您是什么果位?”
    “苹果。”我答。
    “我不是这个意思,您别开玩笑!”她严肃道,“我在看南怀谨先生的书,上面说想证***果位,就必须***样……”
    我耐心地听其阐述完毕,回敬道:“你还是去看看《金刚经》吧?”
    “我看了呀,天天在看。”她不解道。
    “老天,这就是现在的孩子吗?他们是在提问,还是在撒娇?”——我心里忖度。
    “再去看,老老实实读,看看佛陀是怎么教导滴?!”
    (过了一小时左右)
    “噢,好象有点儿懂了,须菩提说,若他有什么果位,佛陀则不会说他是阿兰那行者,不过,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南老先生和他们说的不一样?”
    我定了定神,回答她——
    “我们现在找工作,或是在正视场合介绍、认识一个人,是不是有一个习惯:一定要了解他的出身、背景、学历、职称,这些东西,就是标签,就是果位。是证明‘你到了什么位置’,和‘你是什么身价’的那个东西,有人把它称为‘定位’。这是社会人的认知习惯。因此南老先生为了符合大家的这个习惯,才会说***果位。但佛陀是出家人,他一下子就破了这个东西,因为《金刚经》没必要满足众人的习气,它只要说真东西就行了,因此上面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显然,这位朋友仍未破法相,因此才执于书本中的果位之说,之相,但可贵的是,她有疑问,有困惑,正在路上(loading~~~)。
    她问:“懂得破相,也就是知道果位、标签是假的,有什么用吗?”
    我笑了:“当然有用,比如当A充满好意地劝B守交规时,B可能会反击道:‘你管得着吗?’可如果A穿上一身制服,具有了‘果位’,对方就不敢反击了。再有,如果你好心好意地教一个孩子音乐,那孩子的家长可能会对你产生疑惑,怕你教坏了孩子,然而,如果此时你拿出某某音乐院校的证书,那家长顿时会非常信任你,这就是标签(果位)的作用。在领导讲话的时候,满嘴都是标签,因为只有上纲上线,下面的群众才觉得自己没有白干,上面的领导才感到有面子(政绩)。包括南老先生讲法时,以各种果位证明对方的修行次第,没办法,从小我们就是在分数、年级、排序等‘时空相’里成长的,也就是说,标签(果位)无处不在,我们要善加利用它,但不要执着于它。”
    “什么叫执着于它?”她问。
    “几年前,我到郊区一家单位讲课,那时我开的是一辆捷达,门卫当时就把我拦住,各种手续让我走了一个够,之后才免强让我进去。可去年,我又到该单位讲课,只是开了一辆奥迪,好了,拦都不拦,一个标准的‘请进’手势,当时我就有种‘贵宾’的待遇,哈哈,开个玩笑,这就是标签,就是果位,就是学历,就是职称,一句话:‘省事’,所以,它可以用来玩,不可以当真。”
    她笑了,我继续描述果位——
    “所谓住相,就是真把一纸学历当作自己的命,把失败或成功当作自己的身价,把钱和名当作自己存在的意义,把情和义看作生活的全部,让自己被情绪和环境所左右,没人关注就活不了,没人爱就想死,没人理就孤独,没兴趣就拜拜……,这些表相,都是果位和标签,全是假的,但大家喜欢,大家爱看这种电视剧和电影,找对象时也谈这些,结婚也看重这些。所以,对果位(标签)不要不屑,要具有游戏之心——明知道这些玩艺儿只是表相,如露亦如电,却还是要提起来玩,原因只有一个:大家习惯!这就是在家居士与出家和尚的区别,也就是南老先生与佛陀说法形式的不同。”

                            二
    今天带着儿子和他的一群小朋友在小区里玩,主要是为了将他们的淘气引向正规,比如教他们“跳山羊”和玩“三个字儿”等游戏,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把他们身上的能量释放干净,晚上才能老老实实地睡觉。
    其间,有一个男孩子总爱说大话,说自己干什么都行,结果是,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后来,他含着眼泪跟着以我儿子为首的男孩子们一起跑,一起玩。可是,明明他在承受委屈,为什么还要跟随在那些体力和脑力远远超过他的孩子们的身后呢?
    因为他孤独,我不是指他是独生子,正相反,只有他有一个妹妹,他在家是哥哥。然而,他仍是孤独的,理由是:没人愿意跟他组合,他什么都跟不上,跑步落后、对抗落败、思维落伍。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这就是危机感,就是自卑。
    他怯怯地跟在我身后寻求保护,并告诉我说:“我爸爸经常12点以后才回来,平时我根本看不到他!”与他平时所说的大话相比,这句话是他唯一的“客观表达”。因为,他实在羡慕我们父子的如影随形。
    如果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那么“没爸的孩子呢?”
    无论像什么,但据观察,缺少父爱的孩子一般比较怯懦、自卑、情绪化,甚至在和其它小朋友玩一个简单的游戏的时候,都有可能被淘汰,这让他在群体中间没有地位,继而,在十几年或二十几年后,他仍有可能将这种自卑和怯懦进行下去,那么在集体和团队中,在社会和家庭中,他仍旧会遭到排挤。因为,他总爱吹嘘,说自己的家里有什么玩具,爸爸开的是什么车,住的房子有多大,自己力气有多大,考虑成绩是多么高……
    他必须以这些东西来赢得在小朋友中的地位,以便让别人关注自己,不小看自己,因为,他的内心的确很“小”,很弱。这,也就是自卑和自负的基础。看,这一切是在童年时造就的,而且完全可以改变,只要爸爸提前几小时回家,平时多陪陪他就完全能够避免。
    他含着眼泪跟在最后,然而我看到的是一个极有可能因力不从心而被集体淘汰的男孩子,被团队边缘化的青年,一个特别敏感,就怕同伴瞧不起的男人,一个成天和老婆争风吃醋的老公……那么,除非他遇到一位足以改变他的导师,否则,啃老和无奈将陪伴他一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12-27 09:12 , Processed in 0.07226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