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4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厌学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连续有几位母亲焦急地找我咨询,说来也巧,他们的孩子都是高二,都住宿,也都厌学。
    谈话之余,感觉家长的大伤脑筋,但同时也看得出,孩子急于长大成人的迫切心情。但是,一个把掌拍不响,反常的背后,自有其根源。
    我们当然理解,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更加关注,因为他们“没有退路”——过去一家几个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也许还可以;但是现在,家长不得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这就无形中把本来可以分担的责任全部让一个人来承担,这个孩子当然像超载的卡车一样不堪重负,进而逃之夭夭。
    反过来,由于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倍加宠爱,尽量不让他/她吃苦。另一方面,家长都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深知世态炎凉的无常之苦,因此在他们心中有一种对环境的不确定、不安全感,他们自然希望孩子不再受他们的“二茬苦”,遭“二茬罪”。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取得高学历,走入“保险箱”。于是,他们不得不给孩子施压,也实为无奈之举!
    站在家长的立场,的确是一番苦心,而且这番苦心出自经验与现实,没什么不对。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便生出一个问题: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没有你们那种经验,凭什么要对你们的不安全感负责?
    孩子说:“我已经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政治运动,我不知道什么叫三年自然灾害,什么叫反右和四清,什么叫文革……我的经验是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是网络时代,是变形金钢……;因此,我只站在这些‘数据’的立场上考虑我的前途,计划我的未来。”这就是亲子关系之间种种反常现象的根源。
    其实,谁也没错,只不过是各自的立场和经验不同。但孩子们真的厌学,真的想出去闯荡,这可怎么办?
    给他好吃的、好玩的、穿好的……这些,每个家长都不会吝啬,但孩子们已经得到了这些,他们不再需要,也不会珍惜(因为他们从来没失去过)。他们最想要的,正如家长们在他们这个年龄里想要得到的一样,是成就感,是“我已经长大成人”的证据。这种需求,真的没错,因为他们在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只不过,他们尚不具备“保护系统”,没有阅历体验,所以家长们不肯放手。
    记得刘墉、刘母与儿子刘轩有这样一番对话——
    刘墉:你现在出去闯,肯定会摔跟头,因为你不懂得这个社会的复杂。
    刘轩:您说得都对,可是,至少你们要给我一个摔跟头的机会吧?!
    刘母:你摔跟头,我会心疼。
    刘轩:可是我不摔跟头,就永远学不会爬起来,永远没有经验。
    刘母:你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吗?
    刘轩:如果我太在乎别人的感受,那么我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处理?如果我永远没有感受的机会和权力,那么我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成人?
    刘墉:好的,现在我们做个游戏——你来扮演我,我来做你的儿子,绝对客观,不许尴尬。
    刘轩:好吧。
    刘墉:爸爸,我想出去闯世界,你们同意吗?
    刘轩:我,有点不放心……爸,我懂了!

    其实在心理咨询中,我极少见父亲亲自来请教、咨询的,多半都由母亲代替两位家长。此时,我都会问上一句:“孩子的父亲呢?”她们都会说:“他很忙,没时间……”然后这位母亲便大谈孩子的学习。对此我不以为然,于是我总是请母亲回去转告父亲,一定腾出时间来陪伴儿子,因为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汽车的马达,父亲是加油站,没有油,汽车怎么也动不起来。
关于沟通技巧,具体方法如下:
    一、如果父亲平时有打骂儿子的行为,请低下头给儿子道歉,说:“对不起,我平时对你的管教方式过于粗暴,无意中伤害了你,你能原谅我吗?”如果儿子点头理解,父亲再说:“那么我想你一定能理解我,因为你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关注的人,我非常爱你,所以我不假思索地把我的安全感施加在你身上,因为我的经验告诉我,只要进入高等学府才能保证一辈子的稳定,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没错,你看哪个单位在用人时不看学历?现在我就是因为学历不高才浑成这个样子,如果你学得好,会比我少奋斗好多年,你能理解吗?”
    不管孩子如何应对,此时的他,肯定是心态放松的状态,因为在上述对话中,没有出现“爸爸”和“儿子”的称谓,其实谁心里都知道彼此是什么关系,只不过不要在交谈时强化。因为这种称谓会让孩子感到他总长不大,在此,多少参考一点西方家庭中父子之间的称谓习惯,母子也一样。但不可在家中直呼父母的姓名,只限于在类似上述谈话中,对权威名称不加以暗示。这对塑造平等和尊重的关系很重要,孩子也更加能够听得进去。
    二、如果母亲总以负面和期望的话提醒孩子,请换另一种鼓励和认可的方式表达。比如平时母亲总说:“如果你能考上大学,才能……否则就会……”或者“我为你操碎了心,如果你考不上大学,我就完了……”
    改为“我觉得你很聪明,你看你平时做某某事(或学某科)时多用心,而且比别人强很多,我很佩服你,所以我想,既然你能把这些学好,做好,那么其它科目应该也不成问题,对吗?”和“我很爱你,不管你怎样,你都是我的孩子,我只不过希望你更优秀一些,但这只是我的希望,最重要的,还要看你的能力,无论结果怎样,只要你尽力了,我都会恭喜你。”
    母亲对儿子的认可,一定要正向,不要带着任何负面的信息,比如过于担心或强化自己的感受,因为过于担心就是怀疑孩子的能力,让孩子产生对自我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缺乏自信心。那么过于强化自己的感受,比如“心疼”或“操碎了心”之类的话,就是在暗示孩子要为母亲的感受负责,那么长大后,这个孩子就真的只在乎别人,特别是女友或妻子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没有自主性的,有依赖感的,和比较被动的男人。
    三、对于文中开始提到的各自经验的立场,请家长与孩子直接表达,或像刘墉父子那样沟通,而不去说“你这样想(或做)是不对的,我这样才是为你好,才是对的!”不要强调对与错,没有一个人喜欢接受否定的信息,如果孩子一再接到来自父母的否定,那么他只有等到长大后切断亲近关系,进而逃之夭夭。别说孩子不领情、不孝顺,如果你在任何场合下指责某人,而又真的是出于好意,有几个人会欣然接受呢?
    那么如果这个孩子真的把你“提醒”听进去了,别以为他已经懂得忠言逆耳,他还没有到60岁,不可能学会“耳顺”,只不过他内化了“自己长不大,总不行”的暗示,那么,他很有可能把这种经验带到将来的人际关系里,形成自卑的性格。
    一般情况下,如果父母能做到上述三点,孩子就不大有可能再产生反常的现象了。而最关键的是,不强调对错,让孩子选择,只要他选择了,就要让他为此负责。再者,如果对孩子缺乏认识,不知道他将来会怎样,只要看看自己平时对他的教育,自己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一切便者了然于心了。
    相信自己,彼此尊重,分享经验,平等沟通,再加一条:父亲的陪伴,就是一个孩子成功的基本保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12-26 23:54 , Processed in 0.0665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