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人之间为什么不能讲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2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曾经与几位搞教育的朋友聊天儿,有的人抱怨现行的教育体制,有的人大谈自己的教育理念,还有的人因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而懊悔……朋友们分享着自己的看法和故事,从中,我似乎只听到一个声音,那就是“他们的感受”。
    有位老师得意地介绍着自己那优秀的儿子,因为上中学的儿子在区里获得英语比赛一等奖。于是,许多同行都开始关注她的经验,她也十分兴奋地倾囊而出——
    “从小,我们要求他就十分严格,我和他爸给总他介绍一些国外的高等学府,比如剑桥、哈佛,还给他报了英语特长班,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我们陪着他去上课,多少钱我们都肯花,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的确投了不少资,现在也结出了成果……”
    大家津津有味地听着,不住地点头。可我却乐不起来,原因只有一个:我换到了那个孩子的角度。
    是啊,如果我是那个男孩子,决不这么想,更不会知道父母这么做其实是为了那么宏远的目标。而我只知道,当我接触那些字母时,父母爱我,父母高兴,所以,我视那些字母为安全感的证明——只要我这么做,他们就高兴,我就比较幸运。这,就是取悦,就是讨好,就是为了什么,才做什么,然而,那或许不是我真正想做,或真正的兴趣所在。
    那位老师接着说:“我们从来不强迫孩子学什么,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只要他愿意,我们都会尽量满足他。”
    我知道,许许多多的家长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会想当然地用所谓的道理去判断一个孩子的心思,甚至认为孩子天生就会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而这些好恶与父母无关。
    但从基本的生理常识来分析,这又是怎么可能的呢?一个孩子,一个婴儿,他自己怎么可能会有善恶和好坏的分别心?事实上,他所有的行为特质,皆出自于那个安全感。
    有位老同学告诉我,她的女儿特别喜欢音乐,所以她把她送去学钢琴,学舞蹈,学艺术。所以,她的女儿获得了优美的体形和艺术思维,却十分叛逆,甚至不与母亲交流。可母亲说,当初可是她自己选择的呀,如果她不喜欢,我才不会强迫她呢!
    但据我所知,这位女生在上学时就总爱哼哼歌曲,她的笔记本上贴的都是那些明星照片,可执拗的父母非让她学理科不可。于是她考到了一所大学的化学系,却也因此与艺术无缘。可有一次我去她家作客,她抱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看电视,只要一播到文艺频道,她就锁定,与此同时,女儿或许在吃奶,或许在尿尿,或许在呀呀学语……
    是的,他们的生活被这些艺术气息包围了,所以女儿也认为艺术与母爱有关,慢慢地,为了进一步赢得安全感,她便喜欢上艺术,其实,她只不过是在取悦母亲,哪里会生出“自主选择”的道理?
    ·所有的作为从感受而来
    在此,我并不是想抨击这些父母的自以为是,只是感觉到,如果他们不调整这种执拗的认知,便不真正了解自己和别人,以及这个世界,更谈不上去调整关系。
    其实,所有的“成果”或“成功”,只来自于一个东西,它就是“感觉”。孩子喜欢学什么,因为学那个会得到安全感;有人喜欢在单位加班或拼命,因为那样做会让他们得到成就感;父母喜欢操心,退休还担心儿女的事,因为那样会让他们得到成就感和安全感。换言之,只要让某人得到他/她所需要的那个“感”(感受),他/她就会满足,满足后就会付出,而且毫无怨言。
    再进一步,如果对方没得到那种“感”,尽管你认为你已经付出了许多,可他/她仍不会领你的情。比如有些夫妻之间总是达不到一种默契,老公或妻子总抱怨自己付出了很多,对方却无视这一切,所以自己费力不讨好。说白了,你是没有提供到对方需要的那种“感”。但这是为什么?因为你自己从小到大,需要的那种“感”从未得到过满足,所以你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自然也不会以感受去对应别人。
    ·讲理就不讲情,讲情就是讲感受
    强迫孩子用功的父母,一般很少有人去体会孩子当下的感受,他们只是一味地把自己认为的“道理”强加给孩子。那时,孩子听不懂这些大道理,他们的感受被父母的威胁取代,比较而言,生存当然大于感受,于是他们不得不去应付或迎合父母,看上去,他们好象很听话,很懂事,甚至很争气,其实,他们的感受已经被切断了。
    当这些孩子长大后,自然也习惯讲那些大道理,却不去理会别人的感受,无论是配偶或他们的孩子。而只是以他们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灌输自己的所谓爱。因为父母从未与他们换位思考,所以他们也不会,甚至想不起来与亲人换位,那么,配偶与孩子就有可能与之对抗,而他/她还不理解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佛法云:“万法唯心造”。所有的人,其内在动力只有感受,如果感受到位,什么自主学习,自强不息,自觉自愿,就都出来了。比如有些小三,毋须尽任何义务,却可以得到男人的一切,其实,她们就是抓住了男人要的那种“感受”(用自己的温顺与撒娇而满足男人的虚荣心)。可这个男人的太太或许付出得相当多,却比较强势,于是她费力不讨好。当然,她的男人不够成熟,所以看不到太太的付出,也丧失了界限和责任,而只关注感受。
    在此,我们没有在评判是非,只是探讨心理层面。心理层面就是人人平等的那个东西,比如上述的某些孩子自主学习,那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和安全感,而并不是他们真的天生就有慧根。有些强势的太太,她们之所以费力不讨好,只是因为她从父母那里就不知道什么叫满足对方的感受,而只是一味地强加,不仅强加自己的所谓责任感,也强迫对方接受和理解,想一想,多少父母正在这样对待下一代?!

                                      二
    满足彼此的感受,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交流方式,它的客观前提是原生家庭,但如果父母没有教过这些,那么主观上,就应该学会与亲人交流感受,而不是讲什么大道理。
    讲道理人人都会,事实证明,效果不大,特别是在调整家庭关系时。可能对方认为你说的对,却就是死不改悔,因为他/她需要感受上的满足,不需要继续被规范。
    ·用感受说话,才会有效果
    事实上,分享感受不仅会使孩子自主学习,发挥潜能,也能使配偶因得到满足而主动作为,比如当一个女人对她的先生说:“我知道你找那些人喝酒是为了麻痹自己,因为你比较自卑,干了这么多年仍没有成功,我当然理解,其实你心里相当苦,却无处发泄!”想一想,如果你是个男人,听到这种理解你(感受)的语言,你会怎样?
    那么反过来,女人对你说:“你个大老爷们儿,成天就知道泡在酒馆里,和那些狐朋狗友喝个烂醉,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可能女人的动机同样是为了男人好,但效果呢?
    前者,是妻子的语言,小三说不出来,母亲也说不出来,姐姐和妹妹、同事等都说不出来,所以是妻子的专利。而后者,母亲、上司、姐姐,甚至舅妈和姑姑都讲得出来,因此,男人若感到妻子与她们没有区别,自然也得不到夫妻之间的尊重和亲近感。

    对待孩子,如果孩子考得不好,或忘了写作业,或丢了什么东西,如果你说:“妈妈/爸爸知道你已经很自责了,你一定怕了,知道自己做错了,没关系,让我们来帮帮你,看能不能弥补一下,不过下次你一定要注意了,知道改正错误,你就没真正输……”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个孩子,听到父母这样表达,你会有什么感受,下次又会怎样?
    另外一种声音:“你怎么搞的,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怎么就是不长记性,这么笨,我们花那么多钱养活你,供你上学,你难道就这么不懂事,没出息?”
    ·尊重感受就是得人心
    一个已经把自己关在监狱里的孩子(自责),被父母这么一顿打骂或羞辱,无异于再挨一顿皮鞭,就如同对犯人再用私刑——在伤口上再撒把盐。
    《水浒传》里,当武松被压解到孟州时,本来应该挨一百沙威棒,可每天等来的只有好酒好肉,后来得知,那是公子施恩的厚待。当即武松对施恩怎么做的?去帮他出气,才引出一段“醉打蒋门神”的佳话……
    无论是谁,在危难之际得到理解和恩惠,都会去主动作为,而且不顾一切。那么配偶和孩子呢?当然,亲人之间没这种利用关系,可是,人性如此,即使你没想让亲人去为自己出气和冒险,可你如果这么做了,他/她一旦得到,就一定会问你:“我能为你做什么?”
    如果你的老公平时就比较自卑,作为妻子的你,就要提供他尊重与理解。
    如果你的妻子平时就比较不安,作为老公的你,就要提供她宽大的怀抱。
    如果你的父母平时就比较固执,作为子女的你,就要提供他们一切认可。
    如果你的孩子平时就比较叛逆,作为父母的你,就要提供给他/她平等和陪伴。

    举几个例子:
    有一位年轻的妻子特别爱干净,有一次,老公不小心把脏袜子扔在床上,妻子看见后,一边埋怨他,一边拿起来去洗。此时,聪明的先生或者不说话,或者说:“老婆,如果没有你,这个家不知会脏成什么样,真得好好谢谢你啦!”
    妻子得到了认可和理解,她还会气吗?在此,老公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尊严上,舍掉它,在老婆面前,没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人都给你了,你也给她了,面子那个玩艺儿,拿到外面再用,家里,只讲情份。

    有一位老人特别固执,成天抱怨社会不公,子女不孝,聪明的儿子不会规范他,而是说:“爸,您看得太透了,经验一大把,我们这些小辈儿自愧不如,否则也不会惹您老人家这么不开心,如果您当市长,北京一定不会积那么多的水,交通也不会那么拥堵……”
    之后,老人一定会接着说市政和交通,是的,你在引导老人的话题,把对子女和生活的不满发泄到这些与之无关的事上,反正他爱抱怨,爱操心,就引导他瞄准外面,既顺着他的脾气(好抱怨),又躲开了他的视线,这就是提供了他的感受,也是顺者为孝。

    有一位女人怕自己老,于是总担心老公不再关注她。聪明的老公某一天买回一皮鞋,“老婆你看,我刚认识你的时候,你穿的就是这样式,我找了好久,才买到,你试试?”
    试想,无论那双鞋是否合脚,这女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可你又没有买那么贵重的钻石和汽车。因为女人重情,只要让她感到你对她有情有意,心里一直挂念着她,那么,她就会感到安全,这种安全感是金山银山换不来的。然而她有一个前提:必须是你的结发妻子!

    这些都不光是物质,不光是钱,但只要你花一点点心思,当对方通过你的作为得到自己需要的感受,关系自然融洽和谐,你也会得到你想要的幸福和快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马拉雅FM讲座

游涵简介|联系方式|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601号|冀ICP备12015365号-1|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GMT+8, 2024-12-27 08:25 , Processed in 0.0681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