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标题: 心理医生最好先会治疗自己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23 23:33
标题: 心理医生最好先会治疗自己
    曾与一位心理咨询师聊天儿,他对我的精神分析手法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像李小龙与山田一样切磋起来。然而,在“交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彼此的不同。
    他说:“你对精神分析的解剖太深入,许多事都能从幼时找到原因,然而,我就没有你们那种经历,我的童年很顺利,父母关系很好,而且十分疼爱我,他们的心理很健康,也懂教育,因此我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自然也没有解剖自己的必要。”
    可据我所知,只要活着的人,没有一位,不是几乎,是绝对没有一个人的幼时没有所缺失,只是多少而异。这从美国的一部心理学专著中就不难找出证据,作者是一位资深的美国心理医生,他说,“如果一个人坚定地认为自己的童年没有创伤,那么只能用一种逻辑解释:他/她已经把逃避与否定内化了。”
    是的,我就是从自我解剖进入心理自疗领域的,这个过程十分艰苦,就像《第一滴血》里的兰博为自己动手术并缝合伤口一样,那时,我几乎天天泪流不止,开着车,就可以为一件幼时的创痛泣不成声,幸好我戴着墨镜,而且中速行驶。
    我不是只停留在回忆童年事件,而是先想起一件自己认为是痛苦的事,并感觉此事与我现在的某种状态有关。于是将它锁定于头脑的计划中,等到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比如睡觉前或坐在案头,家人不在身边,便运用禅观的方法,先将那件事提取出来——比如我想起5岁时我穿着条绒的、被母亲洗得几乎褪了色的衣服,手背后坐在托儿所大班的第一排。是的,我非常乖,绝对努力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连呼吸都非常紧促,不敢发出任何声音……我感受那时的战战兢兢,全然去体会一个孩子的心里状态,此时,我不在是个成人,忘了当下自己的存在,我在全然地感受一个弱小的儿童——就是我自己!
    但就是这样一个想方设法让自己做得尽量好的孩子,还是得不到他想要的,大人们还是刁难他,惩罚他,所以他真的不想再去托儿所了,挣扎着试图摆脱妈妈的手,可妈妈在上班的路上一路扯着他,任他哭嚎不止地瘫在地上……
    此时,静坐的我已经哭成了泪人,浑身发抖,身不由己地咳嗽,想说什么,却堵在心口。我知道,30多年前的那股能量终于复苏了,它在告诉我:“你很无奈、无力、恐惧、伤心,可你无法改变这一切,只能适应,于是,你只能认为是自己错了,毫无道理地认定对自己的否定,你必要面对那些你不愿意见到的老师,和比你大的孩子,为了避免他们的欺负,你必须学会躲避,以及想尽各种方法讨他们喜欢,和避免冲突……”
    在那一刻,幼时的感受与现在的理性汇合了,使我顿悟:原来我无法适应于一个集体环境的由来,我不愿意与比我大的男人共事,怕得罪人,总想讨好别人,却又无法与他们产生实质的信任,与人合作时多疑,没有安全感……
    是的,错不在我,为了与托儿所的所有人相处,为了避免自己受伤,5岁的我选择了那种生存方式——他真的很了不起,也很可怜。那时的经验一直伴随到今天!
    可理性告诉我,托儿所老师,把她们对家长的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因为她们有些是走资派的子女,有些出身不好,有些犯过各种错误……所以她们心存抱怨,利用工作之便报复孩子。还有那些大孩子,他们在家经常听到父母因派系斗争而饶舌,于是他们来到托儿所,自然地把父母之间的矛盾转化到相应的小朋友身上,成为了家长们的傀儡。
    政治运动直接影响到托儿所里的师生关系和孩子关系,我成了牺牲品之一,但那时,我是多么单纯,根本理解不到这一切,只是想尽量地表现好,听大人的话,与小朋友和睦相处。可是我懂了,为什么我帮助别人的后果总是被促弄?为什么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偏偏不叫?为什么老师总不给我机会?为什么他们总不表扬我?为什么大孩子欺负我时,即使我去向老师告状,但吃亏的仍然是我?为什么外面的世界和父母的描述不一样?为什么我按妈妈话去做的后果反而会在外面吃亏……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一万个为什么,在那一刻全都找到了答案,最重要的,并不是理性的答案,而是一种释放能量的豁然开朗,是积压多年的岩浆喷发出来,是一种莫名的轻松和清醒。
    这只不过是千百次内在爆破中的一次自疗过程,然而在童年感受与如今理性的交汇中,我读懂了自己。与此同时,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勇气无形地冒了出来:“我一定要给那个孩子一个交代,如果他知道我现在这样,一定不会满意,我要实现他的愿望,就算上刀山,我也要为自己实现理想!”这,就是我们人人希求的责任感和潜能,也就是心理学所谓的自我成长。
    因此许多朋友说,在我眼里好象看不出什么敌意,不管对方是什么性格,我都会无条件接纳。而且会从中欣赏,找到他的可贵之处和闪光点。是的,因为我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那么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呢?
    李小龙是通过挨打学习的,因为没有什么再比亲自感受更像一个老师了。那么,我的心理自疗也是通过感受当年的“疼”才学到的,上述只是一例,直到现在,我仍然渴求那种自疗机遇,一旦发生某种反常的情绪,我便抓紧它并观察它,不找到它的缘起症结,我是不会放手的。因此,我学会了向自己学习,也知道禅观对于这一行的意义。
    是的,我是从禅观入手的,如果没有这项基本功,学再多的心理学理论,我也只不过是照本宣科的标签、摆摆花架子的演员,而不会实战,也无法提高;甚至会像许多朋友所担心的那样,处理许多个案后自己也会被传染,形成心理疾病;也就是说,不会将平日咨询、治疗的心理垃圾处理掉。
    因为我已经把《心经》熟背于心,将它作为我的座右铭,并在实践当中反复验证,就像学了咏春拳套路后必须经过实战加以贯穿,在反复切磋中深化,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加以磨练、提升。否则,学了再多的套路、经文或理论,也不会成为自己的功夫!
    于是我也理解为什么一些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只是浮于表面或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为人诊断,只是因为这个功夫没有下到,他们没有进入自己内部,为自己做解剖,没有深入觉察过自己的性格特质,即:没有学到孟子强调的反省,及佛陀所说的禅定。而如果真的开悟,就会了解到,其实性格没有好坏,只是了解它,就如同喜怒哀乐都是本能一样。
    中国的心理咨询业刚刚起步,它从外方来,但没有西方心理大师们的自我修练过程,我们只是拿到的只是他们现成的理论,但这东西不是自己的,只是他们纸上的心得。如果变不成自己的东西,那肯定只是个标签,达不到“自利而利他”的目的。而中国的功夫,无论是武术或禅修,都强调自我感受,武术中的武德,和禅修中的慈悲都是一种智慧,它不仅表现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更主要的,是认识自己,目的是对自己的生命要有个交代。
    因此,如果以中国正宗的传统文化为体,以西方心理学为用,体用结合,便又成为我们自己的功夫。就像李小龙把咏春拳和老庄哲学作为基础,再博采海外众家之长,创立出自己独门的截拳道一样——中国式的心理治疗,才能为中国人所用,也才能走向世界。





欢迎光临 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http://yhcx.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