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标题: 浅谈中国式心理咨询(一)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0-4 21:41
标题: 浅谈中国式心理咨询(一)
最近接到两位案主的电话,说她们“康复”了,对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说,这无疑是最欣慰的事。
可就在一个月前,刘小姐(化名,80后)还在为单位的人际关系忧心忡忡,多日寝食不安后,实在熬不住了,便给我打来电话。只谈了一次,她第二天就去上班了,再也不想辞职了。当然,这一切都要付出代价,刘小姐最大的代价就是咨询的次日在家里静思了大半天,按我们议定的方案,她终于打开了心绪,成功地走了出来……我想,等待她的,将不再是逃避现实,而是一个全新的视野,因为,她的心态转变了。
另一位王女士(化名,老三届),半个多月前还在为离不离婚而困扰不堪,一周前发来短信,倒劝我多注意休息,并说她从二十几年婚姻家庭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这句话未免有些夸张,但是否言过其实,不是我协助她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只是希望他们能一天一天地好起来。
也只是谈了一次,她说她明白了。明白什么了?我想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么,如果她真的明白了,就请她把这个“明白”运用到生活中,相信她一定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
由此看来,只要“耗到脉”,许多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且无需多次。
但有些朋友收听我在每周五晚间北京新闻台的家庭教育节目,并看过我的《拯救心灵》和《我的孩子怎么了》这两本书后,包括妻子都劝我要多给案主出主意,而且尽量具体些。
她直言不讳道:“现在的人都很懒,你替他们分析,找病源,但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按你的建议找问题?”我说,没有一个来咨询的人是懒汉,否则他们根本不会来做心理咨询。
因此我认为,起码这些案主都有一颗宝贵的责任心!再者说,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地谈如何改变现象,那么用不了几天,几周,同样的问题还会出现。这对于我们这些心理工作者,就是失职——只涂些酒精、麻药,不肯打针、开刀动手术,还算什么心理医生……?
因此,我还是“改不过来”,我的说法也不难理解:我只是协助案主找到问题根源,而对于治疗过程,我只是建议(很大程度缘于没有治疗环境),但不替他们作主。严格上说,没有人再比他们更了解自己,以及爱人、孩子,相信他们能够“自疗”,做自己的医生,这样才不至于总依赖心理医生,或学校,或专家。
因此我不喜欢手把手地教案主。因为我不是他们的延伸,也不是他们的家人,只是他们的朋友!
曾与中科院心理所的王文忠博士交流咨询体会,共同之处,在于我们都没有超过三次疗程的咨询。说到这,我们都乐了,彼此心领神会。这并非意味着不负责任,只是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咨询,更具体地说,是中国式的心理咨询——中国人普遍不富裕,也不善于潜心听报告,最重要的,是西方的心理咨询或心理健康理念并没有植根于民间,人们更多是在关注温饱问题,比如“谁给我上三险”,“孩子上学的赞助费是不是又该交了”,或“老人的心脏病是不是又犯了”……至于活出自己,提升生活质量,必须在一定物质财富之上才有精力去追求。而西方文明已经发展了上百年,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现我们不同,他们的咨询可以就自己或家庭问题本身入手,或催眠,或强化,可中国家庭的问题根源普遍来源于当年那场洗劫,西方没有,怎可照搬?
在我看来,所有的国人都是可爱的,没有一个不想好好活着,可他们没办法,环境让他们不得不改变理想,并以当时特定的背景来设定自己的安全感,畸形的背景导致畸形的心态——心理问题应运而生,导致出形形色色的症结。但我们的父老乡亲不好吗?没有人比他们更善良,更爱家庭,更爱孩子,如果你不信,就去听听那首流行几十年的《让我们荡起双桨》,那些孩子,就是老三届!他们是现在心理问题最多的一些人,但当他们在学校读书时,在北海公园荡起双桨时,谁会想到……
然而,他们是可爱的,现在也是!他们是可悲的,也是了不起的!因为他们能撑到现在,为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尽着他们的全部责任。他们既然有能力撑到现在,怎么没有能力自疗心理?只不过,心理医生要协助他们找到“病因”,为自己的人生做重新的选择,无论是老三届或是他们的子女:80后……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活出精彩!
欢迎光临 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 (http://yhcx.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